如果现在拉着你问一句,“你想不想亲自开台车,在赛道上过把赛车瘾?”我敢打赌,十个人里有九个会点头,剩下那个多半是心里偷着笑,嘴上装矜持罢了。
别管你平时开的是什么车,哪怕是摩托车眼馋着跑车轰鸣,也想去赛道上撒个欢,对吧?
可现实总是啪啪打脸。
啥叫赛车文化,过去对大部分中国普通人来说,简直隔着三道山、五重水。
不是没兴趣,是没门道。
凑近点看,国内那点赛道资源,门槛高得跟白富美相亲一样,会员、名额、价钱,被豪车圈子牢死死锁在玻璃柜里——你要是没车、没钱、没人脉,连赛道的门都找不着。
而这次,比亚迪卷起了袖子,侧身哈腰给咱抛了颗巨型橄榄球。
郑州赛车场一声令下,不光是地儿大气派、花样多、体验爽,关键是,号称“全民”开放——没买比亚迪也成,只要你有本儿,怀里揣着那本C照,也敢让你去飙上一把。
有钱人坐路虎,普通人来试BYD,大家都能跑,咋说,这就不是单纯炫技的问题,是中国汽车圈里一记响亮的当头棒喝。
但这真的靠谱吗?
会不会又是哪种“全民参与”的美梦派对,实际也就图个稀罕?
别急,咱今天趴下细掰掰,究竟比亚迪搞的这个“全民赛车场”,是不是玩真的,背后又藏了多少料——豪华车圈该不该抖一抖、心惊肉跳一把?
一头是梦想,一头是现实,故事起得猛,就看能不能收得住。
先来摆个场景。
20万平米是什么概念?
不是那种“新开业的大型商场”里吹牛的万平米,是实打实的地儿——足球场乘10,还得再加把劲。
郑州航空港区,就在大路边上,不是藏在荒郊野岭,需要翻山越岭的。
而且整个园区被分为8个板块。
说起来,和以前传统那种单纯“绕圈圈”、“压圈速”的赛道相比,比亚迪玩出了花样——沙坡、越野、模拟冰道、低摩擦区、甚至浮水路段。
这些名词听着就带劲儿。
对,冰路、沙坡、浮水这些不都是传说中越野大神、专业车手才试的么?
你以为只有国外那些大厂才舍得在自家试验场砸钱搞这些项目?
其实平时光在微信朋友圈刷自己车照片的老铁们,登陆微博或者小红书,也会刷到某大神在沙坡翻转,越野漂移,让人血脉贲张。
那种场面,咱还不就是眼馋?
以前是。
现在给你台比亚迪自己的车,仰望U8、腾势这类,甚至以后U9、仰望U7等性能车。
你如果自己有辆性能车,没问题,直接开进来,付场地费就行。
要是啥都没有,照样能租官方车辆,体验一把漂移、涉水、爬坡,啥都不耽误。
而且这种“低门槛”是写在明面上的。
不是说“全民”两个字用嘴巴喊喊图个噱头。
比亚迪还专门配了培训教练队伍,保障安全,看着就像大号驾校,但气氛一点都不死板,更多带着“体验+娱乐+科技感”。
说起来,比亚迪这波确实有点意思。
以前要么玩不高兴(怕车报废),要么玩不起(场地费、会员门槛高),就被劝退了。
但现在,门槛真的低了。
你只要不怕晒太阳,不嫌手心出汗,把勇气带齐,胆子憋鼓,就能试一把。
免得每天写996,晚上等地铁,还要靠手机游戏圆赛车梦。
讲真,很多男生从小玩赛车游戏,怀里搂着手柄就幻想自己下一秒能冲上F1。
女孩也别以为自己拉不上边,每年都有“女车神”霸榜,飒得不行。
而现实呢,无非是差了一个地方“试手”。
更重点的是,这场地什么都能模拟。
沪昆公路、珠峰路段、甚至什么墨脱雨林、成佛坡……有的还原、有的增强——简直给你下了一碗位面汤:无论你脑洞多大,总有一款能满足你。
你想想过去,国内顶级赛道归谁独享?
保时捷、法拉利,拉起来就是几万块的动手费,还得进会员群,不认识人家都不接待。
动辄几万几十万的会员卡,培训费、保险费、赛道服务,普通人看一眼就被劝退。
说白了,你不光开不起,甚至连摸一摸都费劲。
而比亚迪现在玩得是“全龄段、普及型”——你来的时候,只要人车齐全,一张票下车,能上路。
费用没说死,但传闻一万多的体验价,已经比豪车圈那些不可攀的门槛低了不止一截。
可以说,像比亚迪这样主动把赛道下放,真正做到了“人人可及”“人人能玩”。
哪个老男孩不是小时候电脑包里下过极品飞车,哪个妹子不是偶尔看韩寒电影想追求一把速度?
现在不再只是幻觉。
有点像“村超”足球火了以后,大家突然发现民间高手扎堆、氛围超越职业联赛,不是某些职业机构的专利。
别的不说,郑州赛车场造价50亿元,背后还不是图噱头。
更不像某些城市搞了个主题公园纯粹圈钱。
比亚迪想做的,其实是为自家新能源站台,同时教育潜在用户。
用一波“体验—认知—转化”链子,连品牌植入做得相当巧妙。
只是你说豪车阵营一点不怕?
那绝对掩耳盗铃了。
试想,普通人以后能一步到位体验浮水、冰雪、极端工况。
以前豪华品牌的“高冷感”“距离感”,在比亚迪这套打法下,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往后会不会还有更多厂家效仿,把赛道手把手送到群众身边?
这其实不是空想,根本是趋势。
还有一细节值得琢磨——所谓“新能源汽车专属全地形赛道”。
这不光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还顺带把新能源和汽车运动深度绑定。
新能源汽车以前总被人嫌弃“只会家用”,但拥抱冒险、运动、极限这些属性,形象蹭蹭上升。
而且官方还暗示要全国复制这套玩法。
合肥首创,郑州落地,其它城市也很快加入。
规模一旦铺开,形成品牌认知,真正吸引了一波波年轻玩家,那些只会给金字塔尖服务的“传统赛车圣地”,压力山大啊。
说回用户层面,这档事也挺“正能量”。
赛道文化不是凭空长出来的。
一个社会氛围的养成,必须有人先下场造势,有人追着点子做,才能慢慢变“流行”变“生态”。
比亚迪的骚操作,就是给中国赛车文化这片贫瘠土壤多浇了几壶水,种上头一批幼苗。
想想当年国足“水泥地踢出王者”,还不是土法炼钢?
但人家欧洲、美洲,早就是基地遍地开花,少年人天天场地里追逐梦想。
赛车其实也这样。
你不给大家一个试错的环境,怎么可能出真正的“赛车天才”?
李云飞说自己的梦想是未来中国出F1车手,说句良心话,这可比花上亿找明星代言靠谱多了。
梦,只有敢做才有可能实现。
以前高门槛永远劝退。
今天,也许真破了个口子。
但且慢下结论,实践终归较真。
现在最需要的,是价格务实,安全措施到位,以及后续能否真的“动起来”,别成了“首秀一季火,后头无人理”。
不过话说到这儿,至少比亚迪率先冲了,甚至可以说带头点了把火。
对那些习惯倚在“尊贵感”高墙里的超豪华品牌,心头多少也有点打鼓了。
“我们的赛道体验还能割韭菜多久?”想必老板们会自问。
说白了,这娱乐大众的模式要真走通了,汽车圈将掀另一波“去中心化”热潮。
中国不是没赛车魂,只是缺了一个“有梦敢追”的场地。
好了,话都说到这里。
你要问我价值几何——我认为,这比一切广告更有能量:让数代人的赛车梦,有了走出屏幕、落到现实的机会。
剩下就看,比亚迪的这摊赛车局,能不能真的长出来一棵参天大树,别只是风头一下。
你有啥想法么?
要不要尝个鲜,哪怕过一把手瘾?
你觉得接下来还会有哪些车企跟进,最终能不能真带火中国的赛车文化?
评论区留言呗,咱们接着聊——反正梦,总得有人起来追的,不是么?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