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的高层聚会时被突袭,差点全军覆没,双方的局势变得愈发激烈,和以色列这种死磕到底的态度也让中东的局势要掀起大变化了。
日前,也门胡塞武装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发表讲话,批评以军对胡塞高层的斩首行动,强调这次袭击不会动摇胡塞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决心,还宣布要加大武装反击力度,增强航运封锁等措施,对以色列展开报复。
在胡塞做出上述表态的前两天,以色列锁定了由胡塞武装组建的“变革与建设”政府高层,集中观看胡塞领袖电视讲话的地点,然后发动了一次精准打击,造成“变革与建设”政府总理艾哈迈德·拉哈维以及其他多名部长丧命,还有不少部长受伤。
以色列此次对胡塞武装的斩首行动,跟加沙局势的变动可真是脱不了干系。
尽管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依然在努力推动一项彻底占领加沙、肃清哈马斯武装的军事行动,想一劳永逸把加沙的问题给解决了。
以色列军队现在正在征召大约6万名预备役军人,打算先对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最后两个据点之一,加沙城,发起进攻,空袭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在进行中。
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以及黎巴嫩真主党力量遭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伊朗经过十二天的战事后,暂时无法为哈马斯提供更多援助,只能靠也门的胡塞武装用军事手段支援哈马斯,干扰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几天前,胡塞武装就对以色列的多个机场发射了远程导弹,想借此削弱以色列的作战能力,给内塔尼亚胡政府施加一些压力。
以色列军方这次抓住时机发动行动,主要就是想告诉胡塞武装,他们在也门方向的情报掌握和军事行动能力不是盖的,用军事威慑手段来压制胡塞武装,减少他们对加沙局势的干预。
目前看来,以色列这次行动并没有完全压住胡塞武装,效果似乎没达预期。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这次遇难的多位“变革与建设”政府官员,并不算胡塞武装的骨干成员。
就拿总理拉哈维来说吧,这人可不算胡塞武装的核心成员,他实际上是南也门政界的一个知名人物,曾在萨利赫和哈迪政府里干过省长什么的。到2015年也门内战爆发的时候,他才站到胡塞武装这边。
2016年,胡塞武装和也门前总统萨利赫带领的全国人民大会党联合成立了“最高政治委员会”,还组建了一个“救国政府”,迎头对抗那些被国际社会认可的也门政府。
当时,双方就约定政府总理必须由也门南方的人来担任,尽管萨利赫已经去世,但胡塞武装还是坚持兑现这项承诺,目的是为了团结南也门的政治力量。等到胡塞武装把“救国政府”改组为“变革与建设”政府之后,拉哈维终于成为了总理。
所以,拉哈维一死吧,不会影响胡塞武装的军事安排,反倒是让他们的威望受点打击,短时间内也影响不了他们的地方管理能力。
以色列应该也明白,搞掉拉哈维对胡塞武装来说未必算得上是重创,他们依然敢对拉哈维下手,主要可能有两种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以色列怕直接针对胡塞的亲信动手,会引起对方更加激烈的反击,带来更大的麻烦,虽然考虑到以色列一直都挺硬气,但这种可能性不算太大。
另一种情况是胡塞武装从哈马斯、伊朗等盟友那里学到了不少教训,在反渗透和保密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让以色列军方难以掌握胡塞高层的动向,不能轻易对这些人采取斩首行动,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始对拉哈维这些官员动手。
可以预料,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以色列和胡塞武装之间的冲突会变得更激烈一些,胡塞会更频繁地用导弹、无人机啥的袭击以色列,而以色列也会增强空袭的力度,力争打掉一些胡塞的高级指挥官。
要是胡塞武装在红海那边再次展开高强度的“袭船”行动,肯定会对全球的供应链带来一波影响,可能还会引起美国的再次介入。如今,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就在阿拉伯海一带转悠,随时可以赶赴红海的现场。
美国和以色列两国跟胡塞武装的新一轮较量,说不定很快就会拉开帷幕。
总结一下,胡塞武装凭借多年来内战中磨练出来的军事实力,加上伊朗协助建立的无人机和导弹供应链,已经具备了对整个以色列国土安全体系发起威胁的能力。
反过来,以色列军队也能利用情报和空中优势,试图采取点对点的定点清除措施,打击胡塞武装的指挥网络,这场斗争的最终胜负,还得拭目以待。
随着以色列和胡塞武装冲突越发激烈,红海-曼德海峡这条全球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又变成了兵戎相见的战场。这里的安全局势一变,立马就牵动到美国、伊朗、沙特等国家的战略神经。
要是这场冲突扩散到美国军队直接参战,或者伊朗增加对胡塞武装的武器援助,中东地区的安全格局可能会迎来一番新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