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打不过就摇人,结果摇来的全是自己先翻脸的。” 纽约的编辑把这句话写进标题,美国读者一边骂一边转发,因为心里门儿清:关税大棒抡了三年,盟友没喊疼,先散了。 先摆硬数。2024年账面上美国GDP29.2万亿,中国18.9万亿,纸面差距看着像差一个英国。可 IMF 的购买力口径早把第一让给了北京,现在中国是美国的1.27倍,买同样一堆钢材、芯片、盒饭,人民币能换到的实物比美元多四分之一。账面好看,口袋更瘪,华盛顿的会计师再会修图也改不了超市价签。 再说制造业。1995年中国只占全球5%,2020年

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足球资讯

美媒:美国完败,翻盘只剩一招,可惜搞砸了

点击次数:66发布日期:2025-10-07 18:12

“打不过就摇人,结果摇来的全是自己先翻脸的。”

纽约的编辑把这句话写进标题,美国读者一边骂一边转发,因为心里门儿清:关税大棒抡了三年,盟友没喊疼,先散了。

先摆硬数。2024年账面上美国GDP29.2万亿,中国18.9万亿,纸面差距看着像差一个英国。可 IMF 的购买力口径早把第一让给了北京,现在中国是美国的1.27倍,买同样一堆钢材、芯片、盒饭,人民币能换到的实物比美元多四分之一。账面好看,口袋更瘪,华盛顿的会计师再会修图也改不了超市价签。

再说制造业。1995年中国只占全球5%,2020年冲到35%,美国同期从37%掉到12%。一条曲线爬坡,一条曲线跳水,同一坐标系里交叉得明明白白。造东西这件事没有魔法,谁工厂多、工人多、电费便宜,谁就能把订单吸走。美国工厂搬走容易,搬回来难,地皮、招工、环评、工会,每一步都能把老板劝退。

科技跟踪表更扎心。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列了64项前沿技术,五年前美国还拿60项第一,最近五年中国抢走57项。不是突然开挂,是砸钱砸人。2000年中国的研发经费只有300亿美元,2021年涨到6200亿,20年翻20倍,年均增速把欧美甩得车尾灯都看不见。更离谱的是理科毕业生,中国一年往外送好几百万,数量比欧美加起来还多,十几年不断档,实验室里随便抓一个组长可能不到30岁,熬通宵不喊累。

造船最能说明问题。国防部自己给国会的报告写着: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0倍。230倍不是差一两艘,是差一个量级。军舰本质是浮动的钢铁工厂,和平时期能造集装箱船,战时就能造两栖攻击舰,船台数量决定下饺子速度。美国现在想扩产能,先得找码头、找吊机、找焊工,钱批下来没三五年也响不起一声榔头。

关税战本想逼制造业回家,结果先撕破脸的是邻居。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欧盟,一个没落下,钢铝税、汽车税、数字税轮番上阵,表面怼中国,板子先抽盟友。印度本来跟华盛顿搞印太战略,特朗普一句“你们关税太高”把新德里怼到天津开上合峰会。莫迪当然不是真心倒向北京,但现场照片一出来,全世界都看到美国朋友圈的裂缝。

裂缝越扯越大,因为大家发现跟着美国混不仅没糖吃,还要被割韭菜。欧洲天然气价被俄乌冲突推高,美国 LNG 船一到港就加价,盟友成了高价客户。韩国、日本的芯片厂拿到补贴的前提是十年不能在中国扩产,等于把最大市场主动让给竞争对手。规则一出,三星、台积电表面点头,背地里加速在南京、上海投测试线,生意人用脚投票。

中国这边反而把大门越开越大。一带一路把港口、铁路、电站修到别人家门口,上合、金砖轮番扩表,沙特、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亚一起进来,会场里坐一排,能源、基建、本币结算全安排。印度虽然嘴上硬,身体还是跑来开会,毕竟打折的俄罗斯原油、中国的光伏组件,转手就能卖欧洲,谁会跟钱过不去。

有人担心“朋友圈”只是酒肉朋友,真打起来谁帮谁。现实是,现代战争拼的是供应链,芯片、电池、稀土、无人机,缺一个零件就卡脖子。中国把工厂提前铺到印尼、匈牙利、墨西哥,表面是当地企业,实际技术、资金、原料全绑在国内,真到极端情况,订单一掐,整条链就停。美国想复制,可国内连一条完整电池产业链都凑不齐,临时抱佛脚只能到处求人,求人就得让利,让利就牵动国会选票,一环扣一环,拖成连续剧。

更难受的是金融武器也钝了。美元依旧好用,但各国央行偷偷把储备多元化,人民币、黄金、日圆都囤一点。中国与30多家央行签了双边本币互换,额度折合5000亿美元,平时用不上,关键时候能绕过SWIFT。美元结算比例还是高,可增量市场已经被人民币啃掉一块,哪怕每年啃三个点,十年也是三分之一。

有人说盟友散了就散了,美国自己资源够吃。现实是,造一枚导弹需要稀土,美国八成靠进口;造电池需要锂,美国炼化产能只占全球5%;连造军舰的甲板钢,国内只剩一家钢厂能轧,一次罢工就能让航母下水延期。资源有,加工不在手里,等于守着粮仓没锅没灶。

再看军队。2020年后高超音速武器先亮相的是中国,美国实验室还在调试,东部战区已经列装。无人机更别说了,中东战场上出现的“廉价蜂群”百分之八十零件来自中国电商,五角大楼自己报告都承认“成本控制不了”。量子通信、北斗、空间站,一项项落地,时间线排得比好莱坞剧本还准。

有人把希望押在“联盟2.0”:欧洲加日本加五眼,凑一块GDP还是比中国大。可联盟不是会计报表,得有人出头扛成本。过去美国扛,大家听;现在美国先喊“美国优先”,谁接班?德国军费刚提到GDP1.5%,国内反对党就吵翻天;日本连宪法第九条都没改,真出兵得先全民公投;英国航母出门凑个战斗群都得跟人借护卫舰,硬凑出来的舰队拍照可以,实战未知。

选票政治也拖后腿。对华强硬是两党少有共识,可“怎么硬”天天打架。今天白宫签的行政令,明年新总统就能冻结,盟友刚想配合,政策转头就变,久而久之大家学会观望:等你国内吵完再说。政策空转,时间窗口就被中国拿去扩产能、签新单。

那美国是不是没救了?倒也不是。硅谷的老底还在,人工智能、软件、生物制药仍领先,只是优势从10分降到3分;页岩油技术把能源逆差扭成顺差,真逼急了能关门自己玩;移民国家底色,全球人才愿意来,实验室里永远有新鲜面孔。问题是,这些牌想打成王炸,需要稳定、持续、愿意让利的大战略,而不是今天加税、明天退群、后天骂记者。

纽约那篇文章结尾写“愿上帝再次保佑美国”,其实上帝管不了关税,也管不了船台。能管的是白宫里那只签字笔:先别乱加税,把盟友的钢铝豁免谈下来;先把《通胀削减法案》里歧视欧洲的条款打补丁,让德国车厂敢在美国投电池厂;先别用F-35威胁阿联酋退金砖,人家真要退也是价格谈到位,而不是推特骂到位。

说归说,做归做。大选年又近,候选人的演讲稿还是“China”出现频率最高,台下掌声最响。关税大棒就像退烧药,吃下去体温降一点,病根没动,下次烧得更凶。盟友看在眼里,心里打小鼓:现在靠过去,会不会再被敲一笔?北京看在眼里,脚步更快:你们犹豫的每一天,都够我再铺一条铁路、再签一份本币结算。

世界就这么现实,工厂不等人,港口不等人,研发补贴不等人。美国想翻盘,先得把散了的牌重新拢回来,可拢牌得先让渡好处,让渡好处就要触动选民,触动选民就要丢选票,丢选票就可能下台,下台就可能政策再翻烧饼。死循环一圈圈转,外面的时间照样滴答走。

所以笑话讲完,只剩一句:当大哥的,如果天天跟小弟算饭钱,那小弟另找饭桌只是时间问题。下一顿谁来结账,谁知道呢,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