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头几天,在湘江战役中,红一军团防守的地方被湘军的8个师猛烈攻打。
两边人数差得太多,红军第一军团只能不断后退,收缩他们的防守区域。
但没想到,有一队敌军还是从防线的缝隙里溜了进来,眼瞅着就离军团指挥所只有十几米远了。
还好邱文熙警卫员眼疾手快,发现了偷偷摸进来的敌人,并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在指挥所搬家之前,平时总是面无表情的林军团长,沉着声音给出了一道指令:让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马上组织一个战场调查小队,跑到最前线去把事情弄清楚,严格执行战场上的规矩。
敌军是从红四团的防线悄悄穿过去的。这支英勇的队伍,连续激战多日后,全团人数锐减到仅剩800多人,而他们要防守的区域竟然宽达6公里。
政委杨成武负了伤,团长耿飚亲自带着一支勇猛的小队,朝敌人冲去,通过近身肉搏,又一次把敌人的进攻给打退了。
打仗休息时,耿飚突然犯了疟疾,冷得全身直打颤。警卫员杨力很贴心,赶紧给团长盖上了一条毛毯。
就在这时,罗瑞卿领着战斗执行小队,扛着枪口大开的驳壳枪,猛地冲上了前线。
罗瑞卿拿着枪对准了耿飚的脑袋,大声质问:“西城,你小子到底怎么回事?阵地怎么就被丢了,快说!”
过了好多年,耿飚在自己的回忆录《湘江上的激战》里谈到这件事时,心里还是感到有些害怕。
耿飚1909年在湖南省醴陵县的严家冲出生,家里是种田的。他7岁那年,跟着爸妈搬到了常宁县的水口山。到了13岁,他就得去附近的矿上当小工了。
耿飚的曾祖辈是个考中举人的读书人,爷爷则是个走南闯北、啥都知道的江湖郎中。他的父亲更是了不起,不仅跟着德国人学会了怎么看图纸,而且武艺高强,年轻时还在皇宫里当过侍卫,手里还有皇帝赏的虎头双钩呢。可慈禧太后怕这些厉害的侍卫会对她不利,就把他们都赶回了家。所以,当地人给他父亲起了个外号叫“双钩大侠”。
耿飚从小就跟爸爸学文化、练武功,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功。
之后,从少林寺出来的许世友大将军,听说耿飚武艺高强,就当面要求和他较量一下。没想到耿飚只是轻轻一拽他的胳膊,就直接说许世友赢不了他。
耿飚身手不凡,功夫相当厉害,这点儿小事儿就能看出来。
耿飚一加入红军,就碰上了有名的“第一次打退敌人围攻”的战斗。他扛着大刀冲在最前面,一口气砍倒了十几个敌人。还拿到了三支长枪、一把手枪和两百多发子弹。
耿飚打了一场漂亮仗后名声大噪,参军仅仅俩月,就被火速升为连长。
之后,耿飚战斗表现越来越出色,不断立下大功,到了1933年春天,他被提拔为红1军团第2师4团的团长。
红四团是个很重要的团,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伐时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上一回带这个团的团长是肖桃明,他是湖南耒阳人,可惜在大雄关打仗时不幸牺牲了。
1934年4月份,白军调动了11个师的大军,朝着苏区的大门广昌发起了攻击。
耿飚带着红四团,独自一人对抗了白军的三个师的力量。
战况十分火爆,耿飚往前冲的时候,右腿不幸挨了一枪,只好去后面的医疗站治疗伤口。
那时候,红军药品短缺,医生也不够,很多战士受伤后因为得了破伤风而不幸离世。
耿飚家里有个老一辈传下来的土方子,他花了三块钱,买了条狗炖了吃,连骨头带汤都吃得干干净净。没想到,没过几天他的伤就好了,又回到了队伍里。
在广昌那场大战里,红三军团足足牺牲了2000多名战士,也因此丢掉了广昌保卫战。
广昌战斗结束后,红军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不利,可没想到的是,红一军团竟在温坊给白军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下子打败了他们,歼灭了4000多名敌人,真是大快人心。
打仗时,耿飚带领的红四团特别出彩,他们冲在最前头,大胆地使用迂回包围的方法来对付人数更多的敌人。这一个团就把敌军的一个旅给打败了,还捉了1000多名俘虏呢。
红4团这次行动的结果是三人受了轻伤,并且用掉了400多发子弹。
红一军团特地表彰红四团,称赞他们在战场上赢得了耀眼的成功。
没想到耿飚的做法,却让李德和博古非常不满,他们指责他这是“老一套游击战术的死灰复燃”,还让他必须写一篇名为《检讨个人逞勇》的自我反省文章。
红三军团的领头人直接批评李德说:“你这是在乱花祖宗留下的家产,一点也不心疼。”
长征开始之前,红军战斗力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李德乱指挥,而且他自视甚高,老爱对什么事情都指手画脚。
有次,李德去红军兵工厂看看手榴弹做得咋样。他试了三颗,一颗响得好好的,一颗炸开了花,还有一颗愣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当工人们心里七上八下,以为会挨批评时,李德却出乎意料地非常高兴,他说这次手榴弹的合格率达到了50%,这可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他还鼓励大家要继续保持这样的好成绩。
那时候,红军擅长打近战,手榴弹是战士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可这么低的合格标准,简直就是不顾战士们的死活。
温坊战斗大获全胜一个多月后,红一军团接到了李德传来的新命令:要省着用兵,别硬碰硬地打仗。
正当红一军团的将士们感到莫名其妙的时候,李德的第二封电报紧接着就到了,他强调说:一定要想办法保住大家,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有大损失。
那时候,大家伙儿心里都琢磨,李德可能是心里明白自己做错了,但就是拉不下脸来说。谁也没能料到,这其实是在长征即将开始前,他为了平息红军战士们对他的抱怨,故意这么做的呢。
红一军团踏上征程后,红四团就成了打头阵的部队。不过,上级只下达了转移的命令,至于具体要转到哪儿去,大家心里都没个底儿。
耿飚和政治委员杨成武一块儿去找红二师的政委刘亚楼,但刘亚楼也给不了他们一个确切的说法,只能告诉他们:涉及到这么重要的事情,保密工作一定得做到万无一失。
就在这时,警卫员来报,说有几位福建来的老乡,挑着担子来给红四团送温暖啦。
刘亚楼,同样来自福建,一听到消息眼睛就亮了起来,连忙跟着耿飚和杨成武,一块儿去了红四团驻扎的地方。
老远就瞅见,十几个同乡在那儿,每个人旁边都摆着两个装得鼓鼓囊囊的大竹篓。
耿飚他们一时愣住了,没想到人群中一位白头发的老爷爷,眼泪汪汪地挤了出来,边哭边说:“能俊啊,你一走就是六年多,也不回家瞅瞅我和你妈呀。大家伙儿都不知道你上哪儿去了,家里人都快急疯了。”
杨成武小名叫能俊,他赶紧跑上前去,跪在老爹面前,边哭边说:“爹,爹,儿子不孝,让您老吃苦受罪了。”刘亚楼也忍不住在一旁掉眼泪。
等了好一阵子,耿飚终于走了过来,他先是把杨成武扶了起来,接着转头对杨成武的父亲说:“大爷,您儿子现在已经是团政委啦。”
杨成武随即跟大伙儿介绍道:“这位耿团长,是湖南的老乡,咱俩整天形影不离,跟亲兄弟没啥两样。”
耿飚动情地讲:“大伙儿不辞辛劳,爬过那么多山头,走这么长的山路来探望,我们心里真是感动极了。”说着,他的眼眶湿润了。
乡亲们拎来的慰问东西可真不少,全都是闽西当地的特色,像猪肉啊、活蹦乱跳的鸡鸭啥的都有。最让人没想到的是,还有整整六大筐的军鞋呢!
村民们在军营里度过了一晚,打算第二天就返程回家。
昨晚,杨成武和刘亚楼跟村民们聊了一整夜。天刚亮,耿飚就拿来了50块大洋,给大伙儿路上用。
他其实也没合眼熬了一整夜,跑去军团指挥所,用自己的名义借了些钱。这事儿发生在1934年10月12日。
过了四天,红四团成功渡过了于都河,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艰辛的长征之旅。
因为是秘密任务,所以士兵们晚上赶路,白天就停下来休息。
晚上在山里走路有很多困难,最大的麻烦就是大家联系不上,导致好多新兵跟不上队伍。
耿飚有了个新主意,他让战士们举着火把前进,这样一来,队伍就像一条舞动的火龙,既让人激动不已,又能在黑夜中照亮大家的路,不会走错方向。
红四团在信丰河旁边的古陂镇上,碰巧撞上了一队反动民团,简直是大力士打老鼠,没用上多大力气。好多战士都还没到场,仗就已经打完了。
民团打仗不太行,但他们仓库里的东西多得堆成小山。分战利品那会儿,耿飚和杨成武都分到了一条暖和的毛毯。
这次小冲突场面不算大,但造成的影响可不小,白军这时候才恍然大悟,红军的主力部队早就悄悄撤出苏区了。
信丰河本是白军设下的第一道难关,没想到却轻轻松松就被攻破了。
紧接着,红四团势如破竹,轻松地闯过了第二、第三道封锁线。
红四团在急行军攻打九峰山时,突然遇到大雨倾盆,路上泥巴特别多,走起来很困难。就在这时,战士们救下了一位说话带云南腔的红军领导。
耿飚一看,顿时吓了一跳。没想到眼前这人竟是红军九军团的头儿罗炳辉。
罗炳辉在路上走的时候,把自己的马让给了受伤的战士。因为他身材比较壮,年纪也不小了,所以在瓢泼大雨中,他不小心跟队伍走散了。
耿飚给罗炳辉安排了一匹马,并且派了一个小队的士兵,安全地护送他离开到安全的地方。
跨过第三条阻碍后,红四团接下来的使命是拿下湖南的道州城(也就是道县)。
道州县城坐落在潇水河的西边,城墙又高又结实,城墙外围还有条宽宽的护城河,这样的地势进攻难防守易。
耿飚问了问当地的村民,了解到潇水河上架着一座浮桥,要是想打下县城,必须先拿下那座浮桥才行。
耿飚一声吆喝,红四团立马急奔了150多里路,打算趁敌人没防备,一举拿下那座浮桥。
没想到道州的浮桥是用铁链连着好多小船搭起来的,每天天快黑的时候,城里的士兵就会把浮桥给拆掉。
耿飚毫不犹豫地决定,半夜时分派人游泳过潇水河,到达对岸后,他们悄悄地在天亮前把浮桥搭好了,没让任何人察觉。
战士们快速跑过水上搭的桥,成功占领了道州这个地方。
白军派飞机前来探查情况,耿彪果断命令开枪,成功打下了一架侦察机,还抓了两名飞行员当俘虏。
耿飚以前没见过飞行员,他觉得他们的打扮有点像打猎的人,就给师长打电话,说逮到了两个能飞天的猎人。
最后被师长陈光给严厉地数落了一番。
耿彪对地图特别上心,他自己实地探查后画的图,连专业的制图助手都觉得自己比不上。
耿飚对道州那座浮桥记忆犹新,攻下道州城后,他从当地图书馆找了一本《工程学》的书,一有空闲就埋头苦读起来。
为了辅助学习,耿飚经过上级批准,得到了一部从敌人那里缴来的相机。
后来在延安,斯诺借走了那部照相机,可后来却不小心把它弄丢了。
不过,耿飚拍的一些照片,也被斯诺用在了他的《西行漫记》里头。
此外,耿飚还有个写日记的好习惯,这些记录下来的日记连同照片,日后变成了研究长征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拿下道州后,红四团稍微休息了一下,就把守城的活儿交给了红一师。接着,他们马不停蹄,连天带夜地赶路,冲破了湘桂公路,飞快占领了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界首渡口。到了那儿,他们赶紧建起防御工事,好让主力部队能安全过湘江。
他们打算拦截的,是桂系里的猛将夏威带领的第十五军。
红四团真是行动迅速,他们比夏威的部队快了那么一步,刚好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界首。
桂军毫无准备,急急忙忙赶到界首,结果一上来就被红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夏威搞不清楚状况,慌忙逃跑了。
红四团把位置让给了红三军团的第六师后,立刻不停歇地赶往全州县的觉山铺。在那里,他们会合了红一团和红五团,一起搭建起了防御工事,准备拦截湖南军阀何键派来的八个师的军队,这些军队正沿着湘桂公路朝界首渡口进发。
那场战斗打得极为残酷,以至于耿飚和杨成武后来都不约而同地用“拼死搏斗”来形容,并分别撰写了纪念文章《湘江上的生死较量》和《湘江拼死搏斗记》。
打仗时,杨成武的腿不幸被子弹打中,他倒在了一个空荡荡、啥遮挡都没有的空地上,动弹不得。
为了救下受伤的杨政委,好几个红军战士接连冲上前,最后有五六个战士献出了生命。
最后多亏了红四团二营的副营长黄霖,他同时也是六连连长黄古文,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相救,杨成武这才得以幸运地逃脱危险。
现在红四团碰上的,是湘军头头刘建旭带领的三个满员师,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多得多,足足有十倍以上。
耿飚带着不到一千人的红四团,要守住一个足足有6公里宽的地方。
耿飚组建了一个差不多一百人的突击小队,每个队员都配备了手榴弹、手枪和大刀。只要哪里防线被敌人冲破,他就亲自带着这支小队冲向那里,靠着近身搏斗和肉搏战术,一次次地把敌人给打退。
红五团那边的情况比红四团还要紧急,在两个团交接的地方,战士们都牺牲了。红五团的政委易荡平腿部受了伤,没办法突围出去,他又不愿意被敌人抓住,于是用最后一粒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这时,湘军瞅准机会,冲破红军的防线,悄悄把一个连的兵力深入到后方。耿彪对此毫不知情,所以才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出。
后来,在耿飚写的《湘江激战回忆录》里,他仍然后怕地说:战场上,特别是打了败仗那会儿,保卫局长要是找上门,多半没好事。
多亏了团参谋长李英华及时向罗瑞卿说明了阵地失守的情况。罗瑞卿听后,马上真诚地向耿飚表达了歉意。
最后,罗瑞卿再次下令:红四团得再挺住12个小时,这样主力部队才能顺利过完湘江。
耿飚对这个命令心里很窝火,直截了当地抱怨道:哪有那么容易,现在每一分钟的坚守,那可都是用战士们的生命在支撑啊!
红4团最终没能撑满12个小时。红三军团在脚山铺那边的防线被敌人给冲破了。
湘江一仗,红军人数减了大半,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被打得七零八落,根本没法再集结,而负责在后面掩护的红34师也没成功过江,全部牺牲了。
这支部队是红军里仅有的六个主要战斗部队中的一个。
受伤的杨成武受到了十分周到的医治。
那时候,红一军团管卫生工作的部长叫姜齐贤,他原本是湖南湘雅医院的大夫,土生土长的湖南佬。他后来加入了红军,说起来还是耿飚当年抓的俘虏呢。
姜齐贤医生医术高明,加上耿飚特意为杨成武找来一条狗和一只老母鸡补身子,两边一起使劲,没过多久,也就十几天吧,杨成武就能一拐一拐地走路了。从那以后,他坚决不坐担架,而是回到了红四团。
杨成武有一匹白马,模样俊俏,跑得飞快,就是性情有点烈,老爱耍脾气蹬后腿。
耿飚怕杨成武骑马不安全会掉下来,于是就把自己骑的那头脾气很好的骡子,换给了杨成武骑。
杨成武这才发现,耿飚骑马的技术真的很棒,短短几天,那匹原本桀骜不驯的白马就被他驯得老老实实了。
在准备渡过乌江之前,耿飚巧妙地使了个迷惑对手的招数。
红四团拿下老黄平以后,他把当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请来,很认真地询问他们,攻打贵阳难度大不大。
乡绅们说,贵阳的守军战斗力太差,根本没法守住贵阳城。
接着,耿飚又问距离贵阳还有多远,乡亲们回答说还得走上180里路呢。
耿彪一本正经地对杨成武讲:“180里的路程,咱们一天一夜就能走完。”
耿飚打算利用这些村庄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
听说红军要打贵州,军阀王家烈慌忙从各处集合人马,加强贵州的守卫。
结果,就在那天晚上,耿飚来了个声东击西,直接朝着乌江冲了过去。那天正好是1934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号。
在冷飕飕的乌江边,耿飚让人炖了一锅鸡,里面加了红枣,就当是大伙儿的除夕晚餐了。
说起强行渡过乌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多讲了。
得说说那位红军里的炮打得出神入化的赵章成,他只用了四颗炮弹,就把对岸的三个机枪阵地给端了。
耿飚兴奋地说,得给赵章成记上一功。
没想到赵章成却说:“这五颗炮弹,从江西一路带到乌江,眼瞅着就只剩最后一颗啦。”
耿飚立刻答应说:“过两天,我给你补上100发炮弹。”
没过几天,红四团成功横渡乌江,赶到猪场那里,追上黔军的乌江“江防头头”林秀生并把他给消灭了。他们缴来的武器多得堆成了小山,光是迫击炮弹就有七十多枚呢。
这次赵章成也来不及和耿飚争辩了,因为他答应的100发炮弹还差30发没到位呢。他转而求耿飚多派些人来帮忙搬运炮弹。
不过,耿飚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许下的诺言。后来,红四团打下了桐梓这个地方,那里是军阀王家烈的大本营,而且还藏着一个挺大的兵工厂。
红军一下子得到了300多颗迫击炮弹,信佛的赵章成高兴得直念叨:“佛祖保佑啊!”
红四团继续往北走,沿着川贵公路前进,在拿下牛栏关后,和王家烈的四个团不期而遇,打了一场硬仗,一下子就把对方两个团给打败了。
敌人的剩余队伍慌忙逃向松坎,红四团连夜追赶,还没到吃早饭的时间,就把敌人一网打尽了。
红四团在松坎待了7天进行休整,期间,耿飚收到了新的任命,要去红一师当参谋长了。
红军翻越雪山的过程中,耿飚那头一直默默承受着重担的骡子,因为长时间背的东西太多太重,最后累得不行了,就这样离开了他们。
耿飚心里很难过,他感叹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头牲畜,而是一个多年来一直陪在身边的忠实老伙伴。
走了上万里路的长征红军,现在已是筋疲力尽,没法再给耿飚找一匹合适的马骑了。
耿飚很是沉稳,在松藩那片草地上,时常能看到一些帅气威风的野马飞奔而过,快得惊人。
当地人传说这些马像是从天上下凡的神驹,人们根本没法驯服它们。
耿飚才不信村里人的话呢,他瞅了个空子,猛地跳上了一匹全身火红、性子很烈的马。这匹马又蹦又跳,还想甩头踢腿把耿飚给弄下来。
耿飚骑在马上,就像被牢牢钉在了那儿,不管这匹烈马如何撒欢,他就是纹丝不动,最后硬是把这匹难得一见的好马给驯服了。
真让人吃惊的是,耿飚驯服的那匹马,简直就像野马群里的头头儿。没多久,就有十多匹强壮的野马,跟着那匹被耿飚驯服的马跑来了。
耿飚突然变成了红军领导们心中的宝贝。最先动手的是红一军团的领导们,他们因为离得近,每人都先选了一匹。接着,朱老总也派人过来,选走了两匹好马。
没过几天,这些好马就全部分完了。耿飚手头就剩下一匹白马,没想到徐特立和董必武两位领导又要马的申请送来了。
瓦窑堡改编完成后,耿飚当上了红一师的参谋长,而这个师的师长是陈赓。
1936年6月份,红一师在山西蒲县那边,跟国军关麟征将军带领的第25师打了一场大战。
陈赓和关麟征都是黄埔军校的同学,也是交战多次的老对手。在安徽砖佛寺的那场战斗中,关麟征一开始处于下风但后来反败为胜,让陈赓结结实实地栽了个大跟头。
关麟征因一场战斗声名大噪,他带领的第25师,也因此获得了“飞毛腿师”的称赞。
因此这回在山西,关麟征心里还是挺有底的。
没想到战斗刚打响,耿飚就冲锋在前冲进了敌人堆里,靠着刺刀和手榴弹,给关麟征上了一课,让他见识到了一种前所未见、难以应对的新打法。
第25师狂妄自大,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耿飚趁机出击,一下子捉了800多名敌人当俘虏。
陈赓听到打赢仗的消息,先是生气地说:“一个师参谋长竟然亲自上阵冲杀,拿刺刀拼命,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怪事啊!”
在甘泉县打击土匪的行动里,耿飚不小心被手榴弹的碎片击中了脖子,伤势严重,情况十分危急。
那时候红军队伍里没有跟着走的医生,只好从抓来的俘虏中找找看有没有能帮忙的。
最后,一个笨手笨脚的人被叫了出来,他动作粗鲁地给耿飚缠绷带、涂药,让耿飚疼得直哆嗦,汗水不停地往下流。
做完手术后,我烧得厉害,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没想到三天后,伤口竟然出乎意料地长好了。
耿飚亲自去见了那位救了他命的医生,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
真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已经打算好面对枪决了,原来他是个庸医,第一次给人看病治伤呢。
耿飚去了抗大深造,许世友听说耿飚功夫了得,就想跟他当面比划比划。
老手一动手,本事立马显。耿飚轻轻一拽许世友的胳膊,就直说:“你恐怕赢不了我。”
平时骄傲自得的老许,这次对耿飚的话竟然一点反对意见都没有。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耿飚被安排做了八路军129师385旅的参谋长。可能是因为想要留住重要干部,耿飚没被派到抗日的最前线,而是在陕北负责“保护党中央,还有搞大生产活动”。
终于有空闲的风云勇士,开始认真地钻研起古代的打仗策略来。
赵兰香是耿飚的老婆,他们在延安的纺织大赛里,分别拿了男组和女组的第一名。
耿飚琢磨出了一台织袜子的新机器,它一小时能搞定6双袜子,让工作效率嗖嗖地提升了十多倍。
耿飚自己动手做的兽夹,不仅逮得住野兔、狐狸这些小家伙,就连大块头的土狼,也让它擒获了不少。
那时候,陕北老虎泛滥成灾,耿飚就召集了一支三十来人的队伍专门打虎。在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一共打死了四只老虎,八只金钱豹,还有一百多匹野狼,别的小野兽更是数不胜数。
有一回,耿飚打了只老虎送到延安,吸引了好多高级领导人都跑来瞧瞧。
在重庆和谈那会儿,耿飚以八路军使者的身份到了北平,察觉到老有特务在背后盯梢。
耿飚跟那些特务周旋,用智慧和勇气把他们耍得晕头转向。
后来发现特务里少了一个,耿飚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有人病了。
耿飚拎着礼物去探望那位生病的特务,特务被感动得眼泪汪汪。他透露说,南苑机场旁边有个仓库藏着几辆摩托车,你以后出行骑上摩托车,那些特务就追不上你了。
耿飚觉得这个主意挺不错的,从那以后,他出门就自己骑摩托车,那些跟踪他的特务,再也跟不上他的速度了。
在铁岭进行协商时,耿飚被来自醴陵的老乡、国军里的抗日英雄陈明仁暂时扣留。那段时间里,他们俩经常意见不合,针尖对麦芒,但耿飚始终保持着既不自卑也不高傲的态度。
陈明仁扬言,他打算在三年内把八路军从东北地区驱逐出去。
耿飚预言,过不了三年,国民党军队肯定会输得一塌糊涂。
两人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决定以击掌为誓,打个赌看看。
1949年6月,两人三年的打赌时间到了,陈明仁在长沙宣布反叛并站到了起义一边,随后他就被安排做了四野第21兵团的司令官。
耿飚在长沙碰到了陈明仁。
陈明仁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打赌,我败给你了。论起军事上的远见,你确实比我强。”
1980年的时候,许世友又碰到了耿飚,他便问耿飚:“要是1955年那会儿你也去评军衔,你觉得自己能拿上啥级别的军衔呢?”
耿飚笑着,眼神里带着深意说:“别人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但我相信,他肯定不会比你差。”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