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特朗普是否出席九三阅兵,各界众说纷纭,在普京亲自下场发出邀请后,特朗普却摆起了架子。这反映出什么问题?特朗普究竟会不会出席?
随着九三阅兵愈发临近,有关特朗普是否出席本次阅兵的讨论可谓层出不穷。
尤其是在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明确发出邀请,称普京可以在九三阅兵当天与特朗普会面之后,更是令人遐想。
毕竟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的表态,就是普京自己的意思。
7月29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公开喊话:如果特朗普在普京访华期间(8月31日至9月4日)也来中国,俄方“不排除”在北京举行美俄总统会晤。
这话表面是邀请,实则暗藏三重算计:
安全避风港:因国际刑事法院通缉令,普京无法安全踏足欧洲,而中国是唯一能提供绝对安全保障的大国平台。
俄乌僵局破冰:美国恢复对乌军援后,俄方急需摸清特朗普“50天内签署和平协议”的最后通牒是真是假。北京会晤可避开乌克兰,直接探明美方底线。
外交主动权:佩斯科夫强调“决定权在特朗普”,既给足中国东道主面子,又把压力精准抛给美国,自己稳坐钓鱼台。
特朗普的“面子生意”
佩斯科夫话音未落,特朗普立刻在社交媒体接招:“可能会去中国”,但前提是“中方得再请我一次”,并称此前邀请已“延期失效”。 这番看似傲娇的表态,背后全是生意经:
交易逻辑:7月底,特朗普政府刚顶住压力拒绝赖清德过境纽约,他视此为送给中方的“大礼”,如今要求“回礼”合情合理。
国内政治避险:共和党鹰派(如被中方制裁的国务卿鲁比奥)紧盯他对华态度。 若中方主动发邀请,特朗普可对内宣称“美国被恳求参与”,而非“自降身份捧场”。
个人虚荣心:特朗普痴迷盛大仪式感,曾因美军阅兵“不够气派”大发雷霆。 中国“9·3”阅兵的全球曝光度,对他而言堪比“超级碗流量”。
中方的“淡定控场”
面对俄美隔空喊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7月29日记者会上仅回应:“请参阅中方此前发布的新闻稿”,对美俄会晤则称“不了解有关情况”。 这种冷静背后是精准拿捏:
历史主题优先:阅兵核心是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中方邀请飞虎队后代等群体,突出“反法西斯同盟”记忆,避免被美俄博弈带偏节奏。
不当“传话人”:佩斯科夫提议后,中方未顺势邀请特朗普,避免被西方解读为“拉拢美俄对抗欧洲”。 平台可以借,但绝不替人搭台。
筹码在手:6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暴涨660%,白宫同期裁撤1300名鹰派官员。 这些实质性互动,比一场元首秀更让特朗普团队焦虑。
三国背后的“拆台力量”
美国内斗:民主党已放风称特朗普若出席阅兵是“给东风导弹当背景板”,共和党强硬派更警告此举等于“承认中国亚洲霸权”。
欧洲恐慌:柏林智库连夜撰写报告,担心美俄借中国场地和解;法媒毒舌:“特朗普若与普京在天坛合影,爱丽舍宫该卖速效救心丸了”。
日本尴尬:作为二战轴心国,日方担忧“反法西斯”主题让其在国际场合再遭点名,已暗中游说美方推迟行程。
一场未演先热的“北京剧本”
普京的行程表已定,特朗普的推特已发,中国的请柬未动——这场外交大戏的齿轮能否咬合,全看未来30天三方如何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