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关注两岸新闻的人,一定会听过汪道涵的名字。1993年,他顺应历史潮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举行了历史性会谈,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汪道涵其人,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也曾是提拔江泽民的伯乐。
那么汪道涵究竟有着怎样的成长背景,又经历过哪些工作岗位呢?
01家学深厚
1915年,汪道涵出生在安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汪雨相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此后一直从事革命活动,为救国运动四处奔走。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汪道涵自然耳濡目染,从小就产生了深深的家国观念。18岁那年他顺利考入国立大学,成为了机械系的一名学生。
在校园中,汪道涵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期间还被捕入狱几个月,好在最后被其父成功营救。随后他返回老家,一边学习一边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于1937年时考入光华大学。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汪道涵不得不停止读书,他选择参军入伍,在新四军部队中服务,从事后勤工作。
02工作履历
随着战争的推进,无数被日寇占领的地区得以解放,此时就需要一批意志坚定,有能力的我党人员去到那里开展工作。汪道涵遂主动请缨,申请去地方县城当县长。从1940年开始,他就先后担任过嘉山县、淮南地委财经部长等职务。可以说,基层治理是非常重要的,我党在地方推行的政策,需要诸如汪道涵这样的人去执行。而他也在工作中迅速成长,逐渐开始独当一面,成为了省部级的重要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汪道涵又被组织委以重任,先后出任工业部、外联部的领导人。特殊时期时,他遭到了迫害,直到1978年才重返工作岗位,一切回到正轨。此时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推行,中央在反复权衡后任命汪道涵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组织相信拥有多年对外贸易经验的搞经济能手,会带领上海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03奋斗终生
一上任,汪道涵就马上投入工作,他深知小平同志对他的殷切希望,决心将上海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在五年时光中,汪道涵敢为人先,大力发展经济,为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城市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汪道涵还在工作中发现了才能出众的江泽民同志,可以称得上是对方的伯乐了。在汪道涵的培养下,江泽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一步步被提拔起来,并在汪道涵离任后接替了上海市长的职位。
此后的日子里,汪道涵一直致力于公共事业,担任过上海政府及中央顾问委员会的顾问。时间来到了1991年,海峡两岸迎来了交流沟通的黄金时间,德高望重的汪道涵被海协会推举为会长。1993年,汪老在新加坡与海基会会长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双方为推动两岸和平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一辈子的汪道涵,家庭生活也十分幸福,他的子女都很争气,大女儿成为了企业家和慈善家,长子也进入部队,成长为中将将军。几个孩子都成龙成凤,继承父亲的红色基因,为国家默默奉献。
2005年,汪道涵去世,终年90岁。这位饱经战火洗礼的革命者,结束了自己奋斗的一生。回首往昔,我们仿佛看到了深受革命家父亲影响的汪道涵,他意气风发,为革命四处奔走活动。入党后,他走上了城市治理的道路,逐渐成长为一名经济人才。
汪道涵历经各个岗位,终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建设,在耄耋之年依然为国奋斗,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汪老无愧于中华之脊梁,是华夏民族的优秀代表。如今,中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大家可以铭记汪老这一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