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长卡拉斯那番话,简直就是把俄罗斯的钱袋子和乌克兰的血泪账本死死绑在一起。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背后藏着一场不见硝烟的金融大战,深不见底。
钱袋子之争
那笔天价的海外资金,到底能不能回到俄罗斯手里?普京会不会真的掏钱赔偿乌克兰的损失?这些问题,不仅踩着国际法的灰色地带,更照出了西方内部的那些矛盾,还有俄罗斯国内快要撑不住的财政现实。
西方人心里打着小算盘,想拿俄罗斯冻结的巨额资产来施压,顺便给乌克兰输血。现在,足足有2100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是1.75万亿,俄罗斯央行的钱就这么被冻住了。
这笔钱的大头,大概1830亿欧元,都躺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里。俄罗斯人当然不干,一口咬定这些是国家的合法财产,必须一分不少地还回来。
乌克兰那边,到2026年光预算就缺80亿欧元,欧盟自己也囊中羞涩。所以,大家伙儿都盯着俄罗斯的这笔钱,恨不得直接拿来堵乌克兰的窟窿。
欧盟甚至琢磨过一个“特殊工具”,有点像欧洲稳定机制,想把资金分配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省得成员国之间吵来吵去。这工具还打算对G7国家开放。
他们还一度想把冻结的资产拿去做高风险投资,指望能捞到更多油水。结果,欧洲清算银行的CEO直接泼了冷水,万一亏了,谁来买单?还不是欧洲纳税人。
去年,欧盟和G7国家倒是同意了,把冻结资产产生的450亿欧元收益借给乌克兰。可这笔钱今年底就得花完,欧盟急着想新的“生财之道”。
可话说回来,直接没收一个主权国家的资产,这在国际法上根本没先例。媒体都说,欧盟这是在趟“法律雷区”。比利时副首相就警告过,真这么干,全球金融市场非得乱套不可。
更要命的是,大家对欧元信任的基础都会被动摇。欧盟内部,对这笔钱怎么处理,意见简直是南辕北辙。
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这些“强硬派”,恨不得立马把钱拿来用。爱沙尼亚的官员就纳闷,有“现成的钱”摆在那,为什么不用?
但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这些“保守派”却坚决反对,直接没收资产那是万万不能的。内部这么一撕裂,欧盟的决策自然是寸步难行。
匈牙利已经把欧洲理事会告上了法庭,就因为欧盟绕过他们,强行援助乌克兰。这场官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欧盟以后还能不能无视某些成员国的意见,强推援助政策。
这可不只是法律问题,更是欧盟内部权力怎么平衡的大事。面对西方步步紧逼,俄罗斯外交部直接把冻结资产的行为,定性为“经济侵略升级”。
普京更是气得直骂,这简直就是“抢劫”。俄罗斯人死活不认,坚持这些钱是国家的合法财产,必须还回来。
不过,虽然没收主权资产在国际法上有争议,但西方也不是没有“前科”,比如之前冻结阿富汗央行资产,就是个突破口。这让俄罗斯想通过法律手段把钱要回来,难上加难。
俄罗斯财政部倒是玩了一手,把被西方扣押的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以2.4万亿卢布的价钱,“卖”给了俄罗斯央行。这一招,让俄罗斯央行“凭空”得了资产,然后就大量印钞。
这背后,是俄罗斯在西方制裁和国内资金困境下,那种无奈又心酸的资金周转困境。
战火烧钱机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就像个无底洞,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俄罗斯的财政储备。现在,俄罗斯国内经济已经严重透支了。
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林娜最近都说了,俄罗斯几乎所有能用的资源都快耗尽了。这话一出,直接把俄罗斯财政的严峻现实,扒了个精光。
战争刚开始那会儿,俄罗斯还借着石油天然气价格暴涨,还有中印这些国家不停地买能源,经济一度逆势增长,看着还挺风光的。
可随着战事拉长,乌克兰特种部队对俄罗斯境内设施的破坏也越来越频繁。油田、炼化厂、机场,都成了无人机轰炸的目标。
这些袭击,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俄罗斯国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有14.1万家公司直接破产了。
同时,高达43%的建筑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停工。这说明,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简直大得吓人。
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难过。三分之二的俄罗斯民众,债务总额已经高达38.5万亿卢布,其中10.5%的债务已经逾期。
这无疑给普通民众的经济负担,又加了一把重锤。战争,就是一台财富的“焚烧机”,而俄罗斯的军费开支,正以惊人的速度往上蹿。
今年,俄罗斯的军费预算高达10.8万亿卢布,比2021年直接翻了三倍。去年,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0%,全都扔进了战争这个无底洞。
今年,俄罗斯平均一天就要烧掉380亿卢布的军费。预计到明年,平均一天的军费支出还要涨到453亿卢布。
这财政压力,简直让人看着都心惊。俄罗斯所有经济部门总支出的75%,都得为军队服务。
这种结构性的失衡,对一个GDP只有中国19%的国家来说,无疑是泰山压顶般的财政重负。俄罗斯军队现在有239万人。
前线军官月薪22万卢布,前线士兵月薪26万卢布。光是军人薪资这一项,明年预计至少需要4万亿卢布。
更别提那些阵亡士兵的抚恤金,每人高达15万美元,差不多100多万人民币。俄罗斯预计光是死亡抚恤金,就要支付总计超过1500亿人民币。
这笔钱,无疑让国家财政的窟窿又大了不少。为了支撑这庞大的战争开支,俄罗斯采取了好几项应急措施。
其中之一,就是向老百姓和企业征收“战争税”。企业所得税从13%直接提到25%,个人所得税最高也涨到了22%。
此外,离婚手续费从650卢布涨到5000卢布,房地产契税翻了一倍,交通罚款也涨了1.5倍。这些都直接增加了民众的经济负担。
另一个关键措施,就是俄罗斯央行大手笔印钞,然后大量发行国债。银行被要求购买90%的联邦债券,总额高达3万亿卢布。
过去三年,俄罗斯M2指标增长了77%,这明摆着就是货币严重超发了。货币超发直接导致卢布贬值和物价飞涨。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征税”,让底层民众来承担战争的成本。俄罗斯民众的名义工资虽然涨了5%,但面包和牛奶的价格却涨了20%。
黄油涨了30%,土豆更是飙升了70%。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受到了严重冲击。
普京年初曾下令,GDP增速不能低于4%,希望能避免更多经济难题。但照现在这架势,预计今年底俄罗斯想实现这个增长目标,恐怕是难上加难。
俄罗斯的军工出口也遭遇了阻碍,甚至需要向朝鲜和伊朗进口炮弹和无人机来维持战事。同时,石油生产能力、国际油价以及运输能力等因素。
预计也不会比去年表现更好。战争就像一个巨大的“焚烧机”,正把俄罗斯的财富快速消耗殆尽。
僵局无解
俄罗斯和西方在冻结资产和乌克兰赔偿问题上,谁也不让谁。再加上国际法和国内政治的复杂性,这笔巨额资金到底归谁,乌克兰的损失谁来赔,短期内根本别想有啥实质性的解决办法。
这场博弈,注定会长期僵持下去。普京早就说得很明白,俄罗斯不会为“西方制造的战争”买单。
他否认俄罗斯是“侵略者”的说法,这跟让他赔偿乌克兰损失的政治调子完全不搭。俄罗斯经济已经因为制裁伤痕累累。
要是再赔付千亿欧元,那简直是雪上加霜。即便普京本人有妥协的意愿,国内的那些强硬派和普通民众也绝不会接受。
这在他们看来,就是“投降”。所以,俄罗斯赔偿乌克兰损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欧盟那边,是铁了心要用俄罗斯的钱来支援乌克兰。因为乌克兰的财政窟窿越来越大,而欧盟自己又不想掏腰包。
不过,直接没收资产本金的风险太大了。短期内欧盟不太可能这么干,更可能还是继续利用冻结资产产生的收益,作为贷款提供给乌克兰。
这种策略,虽然能提供一些支持,但对于乌克兰巨大的资金需求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俄罗斯在收回资产方面,能采取的反制手段相对有限。
比如,冻结西方在俄罗斯的资产,但这么做造成的伤害,远不如对俄罗斯自身造成的伤害大。俄方可能会加大法律战和舆论战的力度。
并在能源、外交等其他领域施加压力,但这些措施,恐怕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局面。战争是财富的“焚烧机”。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俄罗斯面临着停战,或者一边打仗一边筹钱的艰难选择。普京曾展现出停战意愿,甚至不排除与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进行高层会晤的可能性。
但乌克兰和欧洲多国恐怕不会轻易接受普京和特朗普共同划定的停战条件。在走投无路时,不排除俄罗斯“崽卖爷产”的可能性。
历史上,苏联就曾出售过阿拉斯加。然而,考虑到海参崴作为俄罗斯远东最大港口、经济中心以及苏联太平洋舰队总部的战略地位。
俄罗斯出售海参崴的可能性极低。相比之下,出售北方四岛或黑瞎子岛的另一半,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无论是否会出售土地,经此一战,俄罗斯远东地区未来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都可能发生深远的变化。这场围绕“钱袋子”的博弈,将深刻影响其国家命运和国际格局。
笔者以为
俄罗斯巨额海外资产被冻结,乌克兰的损失没人赔,欧盟内部吵得不可开交,俄罗斯国内经济压力山大。这场围绕“钱袋子”的博弈,在国际法、地缘政治和经济现实的复杂交织下,已经陷入了一个无解的长期僵局。
只要俄乌冲突不结束,这笔钱就会像一把“悬在空中的剑”,成为各方持续博弈的筹码,谁也别想轻易拿走。俄罗斯的金融困境与地缘政治博弈,将继续深刻影响其国家命运和国际格局。俄罗斯的“钱袋子”还能不能拿回来?普京会赔乌克兰的损失吗?短期内,答案恐怕是悲观的。这场没有赢家的拉扯,将持续消耗着各方的资源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