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儿,就是这么邪门。
你把人家往死里整,烧掉了人家几十座城,快五十万条人命说没就没,按理说,这梁子算是结下了,不死不休那种。
结果呢?
人家转过头来,不仅没跟你玩命,反而给你脖子上挂了块金灿灿的勋章,还是最高等级的那种。
这剧本,放哪个编剧手里都得被骂“胡扯”,但它就真实地发生在了美国将军柯蒂斯·李梅和日本之间。
“李梅烧烤”这四个字,如今在网上已经成了个梗,大家说说笑笑。
可要是把时间调回到1945年的东京,这可不是什么段子,而是带着焦糊味的末日景象。
故事最离谱的地方,还不是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而是在战后快二十年,1964年,日本人居然把他们的“旭日大绶章”颁给了李梅。
拍板这事儿的,还是个狠人——源田实,当年琢磨着怎么炸珍珠港的主儿。
这帮人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长的?
是觉得“打是亲,骂是爱”,还是单纯觉得,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他?
想弄明白这出魔幻现实主义大戏,咱们得先聊聊李梅这个人。
这家伙在欧洲战场的时候,就已经是个狠角色了。
他不像有些将军,喜欢坐在后方地图前指点江山。
李梅是真的会自己开着那摇摇晃晃的B-17轰炸机,带着手下那帮小伙子们,在德国人的高射炮火里跳舞。
他脑子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就一个信念:工业时代打仗,拼的就是谁的铁疙瘩多。
所以,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精确打击,直接用炸弹把对手的工厂连同工人的宿舍一起从地球上铲平,这才是王道。
简单、粗暴,还有效。
后来他被派去收拾太平洋那边的烂摊子。
一开始,他还是老一套,让B-29轰炸机在高空扔炸弹。
结果发现,日本人跟德国人不一样,他们的兵工厂、小作坊,藏得跟老鼠洞似的,东一个西一个,全在居民区里。
高空轰炸那点动静,跟给他们刮痧差不多。
这时候,李梅骨子里那股疯劲儿就上来了。
他研究日本地图,看来看去,突然发现一个要命的细节——日本的房子,从天皇的宫殿到老百姓的茅屋,基本全是木头和纸糊的。
这哪是城市啊,这不就是个超级巨大的柴火堆吗?
一个堪称疯狂的计划在他脑子里形成了。
他对着手下那帮飞行员说:“弟兄们,把飞机上的机枪、炮塔全拆了,装甲也别要了,咱们轻装上阵。省下来的重量,全给我换成燃烧弹。”
这还没完,他又补了一句:“咱们不去高空了,飞到一两千米的低空去扔,趁他们晚上睡得正香的时候。”
飞行员们当场就傻了。
这操作,不就是开着一个飞在天上的油罐车,还没任何武器,去人家防空炮的射程里玩火吗?
这不是去轰炸,这是去送人头啊。
但李梅这人,向来是说一不二。
1945年3月9号晚上,三百多架卸掉了武装的B-29,像一群黑压压的乌鸦,低空掠过东京。
没有尖锐的防空警报,只有无数凝固汽油弹落下去,粘在木质的房屋上,瞬间燃起大火。
东京那一夜,火光冲天,风助火势,形成了一场恐怖的火焰风暴,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连沥青马路都烧化了。
无数人在睡梦中被活活烧死,或者在奔跑中被火焰吞噬。
那一夜,东京死了将近十万人。
这只是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梅烧烤”的大火烧遍了日本六十多座城市。
日本人彻底被打残了,他们的飞机早就拼光了,面对这种地狱级别的攻击,除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变成一片焦土,毫无还手之力。
平心而论,这就是一场针对平民的大屠杀。
李梅自己后来也承认,如果美国打输了,他肯定会被当成战犯送上绞刑架。
但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这是笔划算的买卖。
冲绳岛战役,美军见识了日本人的疯狂,“神风”特攻队开着飞机直接撞军舰,跟疯了一样。
美军的参谋们计算过,如果要登陆日本本土,估计得赔上一百万美国小伙子的命。
一边是敌国平民,一边是自己的士兵。
李梅和杜鲁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战争就是这么个玩意儿,它不讲人性,只讲筹码。
后来的广岛、长崎那两颗原子弹,更是把这种残酷的逻辑发挥到了极致。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那枚勋章。
日本人为啥要把荣誉给一个差点把他们国家从地图上抹掉的人?
这背后,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强者崇拜。
在他们的文化里,对绝对的力量有一种近乎病态的敬畏。
你把我打得越惨,越证明你牛。
对于这种无法抗拒的强大,他们选择的不是记恨,而是彻底的臣服。
所以,源田实这些人提议给李梅授勋,看似不可理喻,其实逻辑上是通顺的。
这既是向新的“老大”美国递上投名状,也是对那种毁灭性力量的一种顶礼膜拜。
就好像村里的恶霸把一个小子揍了一顿,那小子从此就成了恶霸最忠实的跟班。
而李梅本人呢?
他对这枚勋章压根就没当回事,甚至都懒得亲自去领。
在他眼里,这可能算不上什么荣耀,顶多算是战败者的一种滑稽表演罢了。
历史就是这么个荒诞的玩意儿,充满了各种黑色幽默。
它告诉我们,拳头不够硬的时候,连尊严都是个奢侈品。
所以啊,“勿忘国耻,吾辈自强”这句话,可不只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那是一代代人用血泪换来的教训。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