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理“微服私访”为婴儿庆生,这看似温情的举动,实则折射出这个国家深重的焦虑——人口危机已如乌云般笼罩。 这厢总理忙着给新生儿送祝福,那厢却是大量学校面临“空城”危机,宠物婴儿车销量反超人类婴儿车,曾经的婚礼殿堂变身养老院。
韩国,这个“魔幻”的国度,正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宣告着低生育率时代的到来。 2023年,韩国生育率跌至0.72,2024年虽略微回升至0.75,却依旧稳坐世界倒数第一的宝座。
这意味着什么?一对韩国夫妇,平均连一个孩子都“凑不齐”。长此以往,“人口悬崖”并非危言耸听。 为了拯救生育率,韩国政府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砸下超过2000亿美元的补贴,甚至出台了“奇葩”政策:30岁前生仨娃,直接免除兵役;公务员多生孩子,升官发财优先考虑。
这操作,简直是将“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以一种“赛博朋克”的方式呈现。 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部分地区新生儿数量有所增长,但整体趋势依然不容乐观。
韩国11月新生儿数量同比仅仅增长了15%,这对于扭转大局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放眼全球,低生育率并非韩国独有的“疑难杂症”。日本2024年生育率跌至1.15,新生儿数量首次低于70万,美国生育率也创下历史新低。
就连人口大国印度,也难逃生育率下滑的命运。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催生政策,然而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
只有法国凭借着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勉强将生育率维持在1.8,成为欧洲的“优等生”。只是,在低生育率的赛道上,韩国无疑是那个“一路狂奔”的领跑者。 那么,韩国年轻人为何不愿生娃?“汤匙论”道出了残酷的现实:86%的新生儿都是“土汤匙”,一出生就注定要为生存而奋斗。
阶级固化日益严重,寒门难出贵子。 纪录片中,小镇女孩熬夜苦读,却依然难以与首尔的“天之骄子”竞争。
首尔大学,更是将94%的名额都留给了本地学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底层人民想要实现阶级跃迁,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即使闯过高考这道鬼门关,职场也并非一片坦途。 “内卷”文化盛行,以三星为首的十大财阀几乎垄断了韩国经济的命脉。
年轻人为了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不得不挤破头皮进入大公司。 等待他们的却是无休止的加班和巨大的工作压力。
男性生病不敢请假,女性怀孕也要坚持工作。 高压之下,睡眠都成了一种奢侈品。
韩国咖啡馆数量在四年内翻了一番,正是因为打工人需要依靠咖啡来维持996甚至007的工作节奏。 韩国人均睡眠时间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垫底,这样的生活,让女性对生育望而却步。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韩国女性拒绝生育。 更令人震惊的是,韩国官方发布的孕妇指南,竟然教导孕妇如何为丈夫洗内衣内裤、清理冰箱剩菜。
这简直是对女性赤裸裸的歧视! 白天在公司累死累活,晚上回家还要当老妈子,谁能受得了? 当然,韩国男性也并非毫无怨言。
他们认为自己在外辛勤工作,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回家后也应该得到照顾。 这并非简单的性别对立,而是深层次的经济问题。
在韩国,经济蛋糕的绝大部分都被少数人瓜分,普通人再努力也只能分到一点残羹冷炙。 在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又如何有余力去照顾家庭、养育孩子?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韩国民众掀起了一股“炒股炒币”的热潮。
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学生工人,几乎全民都在豪赌。 股票账户数量甚至超过了全国人口,韩国虚拟货币交易量更是占到了全球的30%。
暴富的永远只是少数人,更多的人则是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 更令人担忧的是,韩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预计到2072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近一半,老龄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韩国,即将进入“超老龄社会”。 低生育率,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
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将在21世纪80年代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 韩国,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那么,究竟哪个国家能够率先找到破解之道? 与其说韩国生育率低是女性不愿生育,不如说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个人价值追求相悖的必然结果。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个人价值的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变得更加重要。
在“内卷”严重的韩国,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生育意愿自然降低。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生育率?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社会发展模式,关注个体需求,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
只有当年轻人不再为生存而焦虑,才能真正燃起对未来的希望,才能更积极地拥抱家庭和生育。 你认为,韩国还有机会扭转低生育的困局吗?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