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一句“中东冲突的是非曲直很清楚”,引爆国际舆论。 伊朗高层随即表态:“我们不再设红线,以色列敢动手就奉陪到底!”这句话背后,藏着怎样的博弈? 以色列为何突然在伊朗核设施上“下死手”? 中国又凭什么让伊朗挺直腰杆?
以色列炸毁伊朗核设施,中国为何紧急发声?
6月21日,美国军机突袭伊朗三处核设施,导致浓缩铀储备损失近30%。 第二天,伊朗向美国驻卡塔尔军事基地发射导弹反击。
冲突升级后,中国外交部首次公开表态,将矛头直指美国:“军事打击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的核设施,违反联合国宪章! ”
这并非中国首次发声。6月17日,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峰会明确要求“推动局势降温”;6月24日,外长王毅更警告美国:“牺牲他国安全换不来自身安全。 ”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7月7日接受采访时透露,以色列曾试图轰炸他开会地点,但未成功。
伊朗的“软肋”被盯上,中国如何破局?
伊朗经济命脉系于石油出口,中国是其最大买家,日均进口量超80万桶。 特朗普曾威胁:“若中国不停购伊朗石油,中东将成火海! ”中国外交部7月2日强硬回应:“能源合作与政治无关,伊朗石油必须有人买! ”
关键的是军事支持。 中国向伊朗提供东风-21D导弹技术,射程覆盖以色列全境。 沙特近期公开表态:“中国军事人员驻守东风导弹基地”,直接将矛头对准以色列。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紧急宣称“已摧毁伊朗导弹网络”,但伊朗革命卫队宣布“关闭西部领空,防空系统进入一级战备”。
以色列为何铤而走险? 内塔尼亚胡的“生死赌局”
以色列近期对伊朗发动127次空袭,创20年之最。 内塔尼亚胡面临双重压力:国内反战游行持续,民调显示其支持率跌破30%;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伊朗浓缩铀储量已达2442公斤,距离制造核弹仅差172公斤。
为转移矛盾,以色列将矛头对准中国。 特朗普6月26日发推称“中国可继续买伊朗石油”,试图拉中国下水。 但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6月对伊石油进口量反增12%,直接打脸美方。
伊朗的反击
伊朗近期动作频频:
军事部署:在霍尔木兹海峡部署2000枚反舰导弹,封锁概率提升至75%;
盟友联动: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射37枚导弹,黎巴嫩真主党切断以色列输油管道;
核威慑:重启阿拉克重水反应堆,钚储备增加40%。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7月4日明确:“只要以色列停火,我们愿谈判。 ”美国务院同日宣布对伊制裁加码,冻结伊朗央行120亿美元资产。
中国如何改写规则?
中国在中东的布局远超石油。 2024年,中伊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涵盖基建、5G、军事技术;沙特“2030愿景”中,中国投资占比达38%。 当特朗普威胁制裁沙特时,王毅7月5日紧急致电沙特外长:“任何破坏中沙合作的行为都将被追责。 ”
中国推动金砖扩员至42国,其中23国支持伊朗核权利。 联合国数据显示,2025年5月安理会关于伊核问题的投票中,18国反对美国单边制裁,仅美英以支持。
中东乱局背后的数据博弈
石油价格:布伦特原油突破95美元/桶,中国战略储备增至3.2亿桶;
军事对比:伊朗现役兵力90万,以色列仅17万,后者F-35战机数量多出3倍;
外交破局:中国促成沙伊和解后,中东国家驻华使馆咨询量激增400%。
伊朗议员穆罕默德·礼萨7月6日公开表示:“中国让我们明白,谈判桌上没有敌人,只有利益。 ”这句话,或许是对当前局势最真实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