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听着挺吓人呢,一个美国国防高官竟然公开表示要优先应对中国大陆,然后再处理朝鲜的问题,还直言如果常规武器不行,就得考虑核武器。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剧情,而是真实接受采访和政策讨论中的一些观点。
科尔比这话可不是第一次说,从他的职业路线来看,他一直在强调这个优先顺序。出生于1979年,哈佛本科毕业,又拿到耶鲁法学博士,早年随家人在东京待了七年,关系对亚洲还是有点了解的。2003年在伊拉克临时当局打过交道,2005到2006年在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工作,2010到2013年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当分析师,2014到2017年则是在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到了2017到2018年,就进入国防部,主导搞了2018年的国家国防战略,把重心转到大国竞争,尤其是亚洲。离开后,2018年又回到新美国安全中心,2019年自己弄了个马拉松倡议智库,专门研究大国对抗这块。2021年还出版了一本书,叫《拒绝战略》,讲美国怎么通过联盟来遏制区域扩张的势头。
这个观点他不是第一次表达啦,在不同的场合都说过。2024年3月21号,他在胡佛研究所的研讨会上提到,美国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应对两场大规模冲突,得把重心放在中国身上。到10月23号在达特茅斯学院讲座上,又再次强调中国正在做好战争准备,提醒美国要注意多线作战的风险,连核武器层面都要考虑进去。
2024年5月10号在X平台上发帖,特别强调中国是美国和韩国最大的威胁,得扎扎实实准备打大规模的仗。到10月12号,又发了一条说美国得准备应对多场冲突同时发生,像欧洲、中东和亚太都在里面。这些话让韩国觉得挺不安心的,媒体报道说他们政府内部也在评估形势,还在记者会上确认和盟友关系没问题。
科尔比一直强调要优先应对中国,主要是因为他觉得美国的资源没办法同时分给多个战线。要是朝鲜半岛真的打起来,美国要是全力介入,搞不好会让对付中国的准备全部泡汤。采访中他说,朝鲜算是中等实力的对手,而中国才是那种“重量级”的存在。要是为韩国出手,美国肯定难以赢下对华战争。所以说,亚太地区的主要对手就是中国,第二次朝鲜战争一旦爆发,美国大规模介入的可能性就不大。
这事儿主要是依据一些公开的情报,比如美国国防部每年的报告,里面详细说了中国军力涨势。中国的导弹部队装备很先进,从短程到洲际的导弹都挺全的。比如,射程在500公里左右的近程导弹,有东风-15和东风-11,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布置了上千枚,主要用来精准打击目标。东风-15C还能命中地下目标。东风-16的射程超过1000公里,投放范围更广。中程弹道导弹有东风-17,射程在1500公里左右,还配备了高超音速滑翔弹头。东风-21C和东风-21D射程都在2500公里,是反舰型的。东风-26的射程达到5000公里,可以打第二岛链。还有长剑-100巡航导弹,射程2500公里,也具备打击整合作战能力。
中国的工业体系很强大,导弹的生产也是源源不断的。虽然美国海军和空军在某些方面占优势,但在陆基导弹方面中国确实走在前列。科尔比也承认这一点,他说中国的导弹部队实在太厉害了。要是常规战争不行,可能就会考虑给韩国提供核保护,甚至不排除核冲突的可能。这番话被一些反战组织批得挺厉害,他们坚持核大战不是选项,还是得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不过科尔比依旧不断发声,继续维护自己的立场。到了2024年,国防部的报告里也提到:中国的核弹头数量超过600枚,增长速度很快。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大概有550个,导弹总数大约400枚。中国的核潜艇上配备着巨浪-2和巨浪-3等武器。随着国家防务投入增加,导弹装备到了升级的程度,工厂的生产线也是全速运转。
科尔比的讲话反映出一些鹰派的担忧呀,美国还是想在亚太地区维持领导地位,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火箭军的实力挺强。这几年中国的国防建设搞得挺不错,让对手们看到其实力,又打消了他们轻举妄动的念头。中美两国军事实力差距明显,美国的海军和空军占优势,但在陆基导弹和地面部队方面,中国表现得很厉害。科尔比表现出来的立场,也在推动新政策,特朗普在2024年12月23日提名他担任国防部政策副部长。在2025年3月4日的参议院听证会上,他还说不希望朝鲜控制韩国,考虑采取军事手段来遏制伊朗核计划。经过一番投票,结果是以54票对45票通过,2025年4月8日正式确认他的任命,4月15日开始履职。
上任之后,科尔比推行了一系列国防部的文件,强调亚太地区的优先地位。到2025年7月,决定暂停对乌克兰的军援,转而重新审视全球的重点和战略,结果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国会方面需要对这个决定做出解释,他表示这是为了集中力量应对中国。2025年8月,在欧洲白宫会议之后,特朗普提到美国或许能在乌克兰的和平方案中提供安全保证,可是科尔比告诉欧洲的盟友们,实际上美国的作用是有限的。乌克兰想用长程导弹攻击俄罗斯,但这个计划通过他推动的审核机制被否决了。
科尔比还在AUKUS合作中压澳大利亚,明确表态支持对华台战角色。对韩国的核武器问题,他持支持态度,认为朝鲜去核不切实际,建议限制导弹射程。他也支持日本将军事开支提高到GDP的3%。他的这些观点引来一些共和党人的批评,觉得他在对伊朗问题上偏软,但在听证会上变得坚决,强调伊朗的核武器关系到国家存亡,会劝特朗普采取军事措施。
这些动向让军备竞赛更激烈,但也提醒咱们要重视国防建设。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反对挑衅和对抗,通过各种渠道沟通,追求尽可能的平衡。科尔比的说法也暴露出美国的矛盾:一边努力巩固自己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一边又不得不承认中国变得越来越强。作为政策制定者,他一直在高位上发挥影响,继续左右着国防走向。你觉得科尔比强调的战略重点到底是不是合理呢?要是美国真照他这么干,亚太的格局会变得怎样?中国火箭军的实力真有那么关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