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美国中西部农田里,收割机轰隆隆地驶过金黄的大豆田,但农场主约翰·史密斯站在仓库前,盯着堆积如山的豆子一脸绝望。 “价格跌到每蒲式耳8.2美元,连收割成本都覆盖不了! 再没人买,这些大豆只能倒进密西西比河! ” 他的焦虑并非个例,中国这个曾经买走美国一半大豆的“超级客户”,已连续4个月未下新订单。
一、“我们需要中国! ”美国豆农的绝望呼号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最近公开喊话:“中国采购的大豆数量超过我们所有其他海外客户的总和。 ” 这份依赖背后是冰冷的数据: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128亿美元的大豆,占美豆出口额的50%。 但2025年5月至今,订单量直接归零。
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跌至五年新低,全美港口滞销大豆堆积达2200万吨,足够装满44万节火车车厢。 北达科他州的情况尤为严峻,该州70%的大豆原本销往中国,如今库存暴涨300%。 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等农业大州的农民联合起诉联邦政府,直言关税政策让每英亩耕地损失100-200美元。
“我们埋头种地,却眼睁睁看着大豆烂在仓库! ”一位明尼苏达州豆农无奈表示,部分农户甚至考虑让土地闲置。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农业破产申请数同比翻倍。
二、中国的底气:从依赖到多元化的战略转身
中国停购美豆并非一时冲动。 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国悄然构建了更韧性的供应链。 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746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0%,美国份额则暴跌至20%。 今年4月,中国单周从巴西采购240万吨大豆,相当于以往一个月的量。
进口来源国也从3个扩展到12个,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甚至加拿大纷纷补位。 与此同时,中国推广的低蛋白饲料技术将豆粕用量从17%降至12.8%,直接减少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中储粮等企业重点转向南美采购,近期订单中90%以上来自巴西和阿根廷。
“美国大豆到岸价因关税比巴西豆贵45美元/吨,完全失去竞争力。 ”一位贸易商透露。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态:美方应先取消不合理关税,才谈得上恢复采购。
三、政治博弈:特朗普的“票仓危机”
大豆滞销迅速转化为政治压力。 艾奥瓦州、俄亥俄州等农业州是特朗普的关键票仓,如今农民们公开抱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毁掉我们的生计! ” 2025年4月,13个农业州联合起诉联邦政府滥用关税权力。
特朗普曾喊话中国“购买4倍大豆”,但中方未予理会。 美国财长贝森特(本身是北达科他州大豆农场主)被迫改口称“中美必须互降关税”,而中国外交部仅回应八字原则:“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
白宫试图用关税收入补贴农民,但美国农业部长承认,农民正面临“非常非常困难的时期”。 新一季大豆丰收在即,库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华尔街日报》分析称,特朗普在“对外强硬”和“票仓维稳”间陷入两难。
四、全球贸易格局重构:谁在受益?
美国豆农退出留下的市场空白,正被南美国家快速填补。 巴西大豆因价格优势成为中国主力货源,阿根廷也预计增产1500万吨供应中国市场。 甚至俄罗斯、乌克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也开始对中国出口大豆。
欧盟和日本则成为美国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替代市场。 美国农业部长称,政府正推动与英日达成贸易协议,要求对方增加采购美国玉米。 但业内指出,这些市场容量远不及中国,“无法消化美国庞大的农产品过剩库存”。
这场博弈已超出农业范畴。德国宝马、大众等车企反对对中国加征关税,担心产业链转移成本;特斯拉上海工厂因关税导致零件采购成本暴涨37%,Model 3售价被迫提高4200美元。 中美关税墙已“高到需用起重机翻越”,但最终压力落回了美国生产者身上。
五、没有赢家的战争?
美国大豆协会致信特朗普的警告愈发急切:“关税不取消,中国不会回头!” 而中国消费者发现,超市里的豆油和猪肉价格并未因中美贸易战波动,巴西大豆的稳定供应平抑了市场冲击。
在艾奥瓦州的农田边,拉格兰站在拖拉机前苦笑:“我们需要中国,但白宫需要明白,谈判桌上不能只放筹码,不给出路。 ” 仓库里的大豆还在堆积,新一季收割又已开始。 这场持续4个月的采购冻结,正成为全球化贸易时代的一场高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