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妻子四十岁,自称“怀孕了”,胃口暴涨、嗜吃海鲜,甚至连活虾都能一口吞下。 丈夫起初没多想,只当是孕期反应,可短短两个月,她的肚子就大得惊人,孩子回家后也说她“身上有股鱼腥味”。 直到那天,他陪她做产检。 B超室里,医生死死盯着屏幕右下角,一边放大图像,一边迟迟不开口。 他凑过去看清那片区域,整个人僵在原地。 图像里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东西,让他只问出一句话: “这……怎么会是鱼籽?” 01. “我怀孕了。” 她坐在阳台的藤椅上,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把眼角那两道细纹照

足球资讯

热线电话:

足球资讯

女儿总说妻子有鱼腥味,去医院就诊后,医生傻眼:肚子里全是鱼籽

点击次数:66发布日期:2025-08-02 09:05

妻子四十岁,自称“怀孕了”,胃口暴涨、嗜吃海鲜,甚至连活虾都能一口吞下。

丈夫起初没多想,只当是孕期反应,可短短两个月,她的肚子就大得惊人,孩子回家后也说她“身上有股鱼腥味”。

直到那天,他陪她做产检。

B超室里,医生死死盯着屏幕右下角,一边放大图像,一边迟迟不开口。

他凑过去看清那片区域,整个人僵在原地。

图像里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东西,让他只问出一句话:

“这……怎么会是鱼籽?”

01.

“我怀孕了。”

她坐在阳台的藤椅上,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把眼角那两道细纹照得发亮。

陈燕,今年整整四十,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主妇。她曾在小学做过代课老师,后来辞职开了家早点摊,半年前因为腰痛和甲状腺问题,彻底回家养身。

丈夫张青山比她大两岁,在市政单位做后勤,是那种“踏实不出错”的人,工资不高但稳定。

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陈萱上高二,儿子张哲刚进高一,都在市里读寄宿。平常这个家就剩他们夫妻俩,清净而规律。

直到今天。

张青山刚从菜市场回来,拎着两袋子食材,一进门就听见这话,脚步顿住,连青菜都掉了半颗出来。

“你说啥?”

“怀孕了。”她又说了一遍,语气平静,甚至带点笑。手顺势搭在肚子上,像在护着什么。

“真的假的?”张青山愣愣地看着她,走过去,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你不是最近才说胃口不好,老是犯困么,怎么还——”

“这几天变了,”陈燕轻声说,“反胃特别厉害,早上起来就想吐,下午又贪睡,昨天晚饭还吃了两碗米饭。我一看就知道。”

她的语气那么肯定,像不是在告诉他,而是在通知他。

张青山眨了眨眼,一时间没缓过来。

张青山看了一眼——肚子还看不出变化,但她眼神挺认真。

他没多说什么,拉了个凳子坐下来:“那你想怎么办?要不要明天去医院查查?”

“不急。”陈燕摆摆手,“我又不是第一次,啥症状都清楚。先等等,等稳定点再去。”

张青山皱了下眉:“你都四十了,别拿以前那套对自己,现在可不是三十出头。”

“我心里有数。”她说。

张青山看了她一会儿,没再劝。他知道陈燕的性子,一旦认定了,就很难改主意。

屋里安静了一会儿,只剩下塑料袋里萝卜碰撞的声音。

“萱萱和小哲知道吗?”张青山开口问。

“没说。”陈燕摇头,“等确定了再讲,别吓着他们。”

“他们一个高二一个高一,周末回来看见你老吐,肯定也得问。”

“让他们问,我应付得来。”

张青山点了点头,靠在椅背上,余光扫到阳台那盆吊兰。

光照刚好,可那吊兰的叶子却有点耷拉。他不太懂这些绿植,但总觉得,这段时间屋里有些潮,有点闷。

“你脸色怎么这么白?”他突然说。

“哪白了?”陈燕下意识摸了摸脸,“最近天气不是变凉了吗?我就是早上起得早,血压有点低。”

“你不太像是怀上孩子了的那个劲儿。”

“怎么就不像了?”

张青山没吭声,只是看着她那双手——手指骨节略显突出,指甲却意外地红润。他记得以前她手冷,尤其冬天,摸起来都是凉的。

现在……手心似乎有点烫。

他不说话了,起身去厨房洗菜。

陈燕还坐在那儿,微微闭着眼。阳光落在她的肚子上,隔着衣服,像是能看出点形状似的。

张青山没再看,只是洗菜时动作顿了一下。

他总觉得,屋子里不太一样了。

空气里,好像多了一点什么。

但又说不上来。

02

才两个月不到,陈燕的肚子就像吹了气似的,显眼得连最宽松的裙子也遮不住。她原本还有点忐忑,但见张青山没怎么说话,反而开始主动给她做饭买水果,也就彻底放心了。

“可能是双胞胎。”她一边夹着虾,一边含糊地说,“我妈当年怀我和姐的时候,也是肚子长得快。”

张青山没接话,只是拿筷子拨着碗里的米饭。

他盯着那盘冰镇鲍鱼看了几秒,心里突然泛起一股说不出的异样。

她以前从来不吃海鲜的。

确切地说,是怕腥。只要饭桌上出现带壳的海鲜,她准得走人。家里这十几年难得做鱼虾,连冰箱里都不放带腥味的食材。

可最近,她吃得比谁都猛。

不只是吃,简直是贪婪。

生鱼片、醉虾、冷螺、刺身拼盘……她点哪种,准是最生的。还必须是“冰镇”的,不能加热,说一加热就没味了。

最夸张的一次,是张青山从市场带回来一桶活虾,刚倒进水盆,她就蹲下来,直接拎起一只扯掉虾头,往嘴里送。

“你疯了?!”张青山吓了一跳,连忙去抢她手里的虾,“那是活的,你也敢吃?”

陈燕没理他,喉咙像滑道一样,“咕”地把虾肉咽了下去,咽完还舔了舔嘴唇,像是意犹未尽。

“鲜。”她笑了一下,牙齿间残留着一点虾壳碎末。

张青山眉头皱得死紧:“你以前不是闻到都想吐?怎么现在……”

“你不懂。”她扯了张纸擦嘴,慢条斯理地说,“我现在吃什么都能消化,感觉身体前所未有的好。”

张青山没再多说,但他的眼神,在她鼓起的肚子上停了几秒。

她吃得太快了。

以前陈燕吃饭慢,讲究、爱挑剔,可现在像换了一个人。连饭粒都不嚼,三口两口一个盘子清空。吃完了,还要去翻冰箱,拿出提前解冻好的海鱼剁碎,拌生姜生抽,直接舀着吃。

他有时候下意识盯着她咽东西的喉咙看——那咕咚的频率,像是不需要食道肌肉协调,只需要“灌”进去。

“你是不是太累了?”有天晚上,他试着说,“要不你别早起去菜市场了,这几天先休息。”

“不累。”陈燕正舔勺子,舀最后一块冷冻三文鱼边角料,“我现在整个人都轻快,腰也不酸了,腿也不抽筋。你不是老说我睡觉打呼噜,现在没了吧?”

张青山点了点头,却没笑出来。

她确实睡得少了,但白天精神更好了。做饭、收拾屋子、剪窗帘边,样样利索。唯一没变的,是她越来越“冷”。

她说话的语调淡了许多,眼神偶尔发直。尤其是盯着冰箱或者水池时,像是在等什么从水里冒出来似的。

晚上有几次,张青山半夜醒来,看到她坐在床边,一手搭着肚子,一手刷着手机,外卖软件上全是“深海活物”、“野生刺身套餐”。

“你怎么又不睡?”

“看点东西。”她不抬头,手指在屏幕上滑动。

“你到底……想吃什么?”

“我也不知道。”她头微微歪着,“但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她肚子在夜色里鼓得像只气球。张青山不敢碰,但有几次,他确实看到——那皮肤下,像有什么东西轻轻在蠕动。

像极了水盆里活鱼撞塑料袋时的微微鼓胀。

他没说话,只是躺回床上,背对着她,默默闭上眼。

可眼皮一合上,那些画面就像被封在眼球里似的,挥之不去。

她吃虾的动作。

她咽东西时那条紧绷的喉咙。

还有她肚皮下,那一波一波,像水底鱼群游动的鼓胀……

张青山喉咙动了动,有点干。

他强迫自己换个思路:也许是胎动。

对,胎动。

孩子在肚子里活蹦乱跳,这是好事,是活力的象征。

可脑海深处,又有个声音悄悄冒出来:

“可……才两三个月的孩子,真的会动得这么明显吗?”

他闭上眼,强迫自己不去想。

但心里那点不安,就像缝里钻进的一根鱼刺,不大,却卡得慌。

不是没想过去医院检查。

可她说“有经验”,说“等等稳定点再查”,说“不想给医院白交钱”。

张青山咬咬牙,告诉自己再等等——再等等看吧。

也许……也许真的只是双胞胎长得快。

他翻了个身,不再看她。

他告诉自己:那是胎动。

那是孩子在动。

对,一定是这样。

但他不知道的是——

身后的陈燕,正睁着眼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地看着天花板。

嘴角勾着一抹诡异的弧度,舌尖缓慢地舔过嘴唇,像是在回味,又像是在……等待下一个“口感”。

03

“妈身上有股味。”

陈萱是先开口的。

高二课程紧张,这周学校安排月考,难得让学生提前一天回家复习。

她一进门就皱起了鼻子:“爸,你中午做鱼了?”

“啊?”张青山愣了一下,“没啊。”

“那这味道……”她往厨房门口瞄了一眼,忽然小声嘟囔:“像……鱼摊底下那种味儿。”

“哪那么夸张。”张青山笑笑,“你妈最近爱吃海鲜,可能是饭香还没散。”

这时,儿子张哲也进门了,手上拎着从超市买的冰可乐,一进来就“呃”地一声捂住鼻子。

“我靠,鱼死了?怎么一股死鱼味?”

“什么死了?”陈燕从厨房走出来,围裙上还有点水渍。

“啊,没事没事。”张哲干笑,“就这味道有点重。”

“你们姐弟俩鼻子倒灵。”

陈燕笑着擦手,一边从锅里捞出几个小章鱼,一边说:“你们小的时候,不也爱吃这些?”

张哲皱了皱眉,凑近她的时候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不是饭的味道。

而是她身上。

一种又湿又腥、夹杂着微微腐烂味道的“冷气”——像是人在海底泡了太久,带着那种“发泡肉”的臭涩感。

他没敢说出口,只是和姐姐对视了一眼。

饭桌上,气氛一度安静。

陈燕吃得很香,一边吃还一边夸:“今天这海肠新鲜,肉有弹性。”她说着,拿手指夹起一条,看都不看就送进嘴里。

“妈。”陈萱终于忍不住了,“你最近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我挺好的啊。”

“不是……你脸色发白,皮肤也……怎么有点起片啊?”

“冬天干燥。”

“不是干燥,是……像泡久了水,起褶了。”张哲说完,发现妈妈的眼神忽然一顿。

“你是医生还是我妈?”陈燕放下筷子,声音忽然有些冷。

姐弟俩都不吭声了。

张青山打圆场:“妈最近怀孕了,情绪有点波动,你们少说点——对了,别老看手机,吃饭。”

“什么?”陈萱眼睛一瞪,“怀孕?”

“嗯。”张青山点点头,“刚两个月,不过肚子都起来了,说不定是双胞胎。”

“……”

姐弟俩愣住了。

可他们都看出来了,那个肚子,膨胀得不对劲。

那不是孩子——不是那种柔和的圆,是鼓胀,是紧绷,是硬。

吃完饭后,张哲去厨房倒水,路过卫生间时,听见母亲在里面洗澡。

门缝里飘出一股更浓烈的气味。

不再是鱼腥味,而是“死鱼味”。

是一整桶海鲜放烂之后、连同泥沙、血水一起搅进水池的那种味道。

他猛地退后两步,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晚上他对姐姐说:“妈身上的味道,不是正常的鱼腥味。”

“我知道。”陈萱声音低了几分,“我查过,有些寄生病,也会有那种味道……要不我们逼爸带她去医院吧?”

“她会去吗?”

两人沉默了很久。

窗外风吹来,吹得门边的塑料袋飒飒响。

他们都没看到,卫生间的玻璃门上,蒸汽散开的雾气中——

留下了一排细密的水迹,像是什么东西从皮肤下慢慢渗出来,在玻璃上滑落,黏稠、带着腥黄色的粘液纹路。

像某种黏膜在透出皮肤。

而陈燕站在雾气背后,闭着眼,手轻轻抚着肚子。

肚皮下,似乎有什么,在慢慢鼓动着。

04

陈燕的肚子,已经像是六七个月孕妇一样隆起。

张青山终于坐不住了。

那天早上,他看着她吃下整整一盘剁椒鱼头,连鱼骨都嚼碎咽下,实在压不住那股心里的不安,劝道:

“咱去医院看看吧。就当做个例行产检,你不是也说肚子涨得有点快吗?”

陈燕有些迟疑,摸着肚子,轻声说:“昨晚好像……真的动了。”

“动?”张青山愣住,“你说胎动?”

她点点头,眼神却有点飘忽,“就像……有人在肚子里翻身。”

张青山没再多说,立刻挂了附近医院的妇产号,连哄带劝把人拉了过去。

医生是位四十多岁的女专家,看完陈燕的检查单后皱起眉头:“你确定怀孕三个月?”

“嗯。”陈燕点头。

“可你这肚子……太大了。”医生说着,把她引进B超室,“我们先做个检查再说。”

B超室里很安静,只有机器轻轻的嗡鸣声。

医生在她肚皮上抹了冷凝胶,将探头缓缓滑动,眉头却越来越紧。

张青山站在旁边,看着屏幕上的黑白图像,有些茫然。

“心跳呢?”陈燕忍不住问,“我记得三个月应该能听到胎心了吧?”

医生没说话,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画面。

医生的手指在陈燕腹部来回挪动,探头贴着皮肤缓慢滑动。

黑白屏幕上,浮现出模糊的腹腔影像。

张青山紧盯着那个画面,满心只想听到熟悉的那一声——“这是胎心音”。

可医生却迟迟不开口,眉头越皱越紧。

他调高了仪器灵敏度,把探头稍微向下推了推,视野切入到了腹腔深处。

“怎么了?”张青山试探着问,“看到了吗?是……双胎吗?”

医生没回应,只是抬手,把画面定格、放大、再放大。

接着他咽了口唾沫,语气低得像是压着惊恐:

“她的子宫里……没有胎囊。”

张青山一愣。

“也没有胚芽、羊水,连子宫壁都没有扩张的迹象。”“更没有心跳。”

“那……”张青山声音都变了,“那这个肚子是……?”

医生没有立刻回答。

她只是皱着眉,抬手在屏幕右下角的图像上划了两下,将一小块灰白区域放大,再放大。

张青山探头望去——

那是一片模糊却密集的结构,灰白相间,圆形的、规则的、排列得……像是某种群聚状态。

他一瞬间以为是肠道积食,可那些小点,不像气泡,也不像粪块,更不像任何他认得的东西。

“你看这密度。”医生低声说,“不是胚胎,也不是胎囊。”

“它的位置在胃下区延伸至盆腔,遍布整个腹腔内膜表面。我们甚至在肝脏边缘也发现了类似结构。”

张青山眉头紧锁:“那是……寄生虫?”

医生摇了摇头:“不像,寄生虫不会呈这种对称分布,也不会——”

她话音未落,屏幕忽然轻轻一顿。

画面里,那团密密麻麻的结构最外侧,忽然轻轻“动”了一下。

就像是一整团东西,在“翻身”。

张青山瞳孔猛地一缩,整个人踉跄后退一步,喉咙发紧,几乎是脱口而出:

“这不对劲……这、这到底是……”

他的手指僵在半空,脸上的血色一点点退去。

医生也停住了动作,眼神死死盯着那团图像,喃喃自语:

“这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病灶类型……”

空气骤然沉寂。

她还没说完——

紧接着,画面又轻轻晃动了一下。

医生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声音发颤:

“她的腹腔里不是胎儿,全是鱼籽。”

“它们……还在动。”

“不是残留物,不是寄生虫……是活的。”

张青山喉结狠狠动了动,嘴唇颤抖,忽然像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陈燕的肚子,眼神里浮起一种说不出的惊惧和荒谬:

“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05

空气像是凝固了。

张青山怔怔地盯着屏幕,满脑子只剩那句话:

“她的腹腔里,充满了鱼籽。”

他声音发抖:“怎……怎么可能……她没吃过……”

陈燕也呆住了,像是突然清醒,猛地转头看向医生:

“您说什么?”

她的脸色一下子白了,死死捂住自己的肚子:“不可能……你是不是弄错了?我是真的有反应的,吐、饿、肚子也大了……”

医生轻轻将探头拿开,语气低沉:

“我们也很震惊,但影像很清晰,这不是误诊。”

“这些圆形结构不是普通囊肿,它们排列规整,内部结构单一,有血供,外层有类似卵膜组织,已经初步排除了普通生殖系统疾病。”

“我们还在送做病理切片比对,不过从形态和分布位置看——”

他看着陈燕,顿了几秒,才小心措辞:

“……最接近的,就是鱼类的卵,也就是鱼籽。”

陈燕呼吸一下子乱了,坐在检查床上,双手紧紧环住肚子,脸色煞白:

“我怎么可能……我根本不吃那种东西啊……”

“我以前连海鲜都不吃的,我是后来怀孕之后才想吃点虾鱼,补点蛋白的。”

医生看着她,尽量放缓语速:“你怀孕前,有没有去过什么不太干净的水域?或者吃过没煮熟的生食?比如生鱼片、海鲜刺身、生腌水产?”

陈燕摇着头,声音都在颤抖:“没有,我……我一直吃得很正常,家里也干净,最多就是后来有点嘴馋……”

她忽然停住了,像想到了什么。

“对了,有一次……有一次张青山给我从乡下带了一种腌鱼。”

“那时候说是农村亲戚腌的野生河鱼,一罐一罐装的,带着那种……很浓的盐腥味,我觉得挺特别的,就连续吃了几天。”

医生眼神顿了一下,拿出笔记下:“哪种鱼?还记得名字吗?”

“他说是……叫‘刀鳞鱼’。小小的,一条只有巴掌大。”

“刀鳞鱼?”医生喃喃重复了一遍,眼神变得凝重,“这种鱼是外来物种吧?一般在城市市场上不常见。”

“我也不知道,我就吃过那一次……但后来就觉得胃口变了,想吃冷的,生的,虾蟹也不觉得腥了……”

陈燕说到最后,脸已经失了血色,眼神躲闪,似乎也意识到,这一切不是“怀孕”这么简单。

张青山紧紧握着她的手,声音发干:

“医生,她现在……危险吗?”

医生没立刻回答,而是站起来,把那张放大的B超影像贴到观片灯上,深吸一口气: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这些‘鱼籽’的组成和变化速度。”

“目前判断,它们并没有直接危及她的生命——但有增殖趋势。”

“换句话说,它们还在‘生长’。”

“而陈女士的身体……正在作为一个异常寄主,为这些鱼籽提供环境。”

陈燕愣住了,声音像泄了气:“你是说……它们是靠我活着?”

“是的。”医生点头,“目前是这个结论。”

06

三天后,陈燕再次接受复查。

B超仪器刚一启动,医生的脸色就变了。

屏幕上,那些熟悉的“白点”比三天前扩大了将近两倍区域,且密度更高,部分外围点呈现“类孵化开裂”状态,边缘可见游离液体。

“数量还在增加?”张青山看着那片白茫茫一团,声音发抖。

医生点头,语气严肃得几乎没有感情:“从增长速度来看,这不是静态囊泡,而是动态繁殖结构。”

“最可怕的是,它们有方向性。”

“整个腹腔已经被挤压得轻微移位,鱼籽分布中心开始向陈女士的胃部和肠道推进——这说明,它们正在‘寻找空间’。”

陈燕听得脸色惨白,死死抓住床沿,声音发颤:

“我……我还能取出来吗?”

医生沉默了几秒:“理论上,开腹可以部分清除。但——”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那团蠕动的中心区域:

“部分鱼籽已经与腹膜产生了膜间血供,相当于长在你自己身上了。”

“切除意味着切器官。”

“而且,没有任何文献能告诉我们这类‘生物性卵泡’的术后风险。”

张青山坐在一边,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像被抽干了力气。

“那……到底怎么回事?”他喃喃地说,“她明明就是正常怀孕的症状……”

医生看了他一眼,语气凝重:

“不是怀孕,是‘模拟妊娠’诱发的自体增殖反应。”

“我们怀疑,你们曾经接触过某种生物因子——可能是一种未被研究清楚的微生物、外来孢子,甚至是寄生性孢体。”

“它以‘鱼卵’的结构在你妻子的腹腔内繁殖。”

他把一份报告推过来:“我们已联系市疾控中心,请求对她进行‘一级病理隔离观察’。”

“从现在起——她不再只是病人,而是一个活体样本。”

当天下午,医院安排专员带着陈燕进入封闭观察病房。

她换上病号服时,低头看着自己的肚子,一言不发。

护士递上镜子,她迟疑着接过。

镜中,她的眼神憔悴、眼眶发青,肚皮上隐隐透出一圈圈淡紫色的细纹,像水压过久后渗出的膨胀痕。

她轻声问护士:“我会死吗?”

护士没有回答,只是拍了拍她的手,转身离开。

晚上,张青山带着两名疾控人员回家,准备采集剩下的样本残留——包括食物残渣、厨房切板、卫生间冲洗液、家用净水器滤芯……

姐弟俩坐在楼梯口,看着父亲进出翻找。

“爸……”陈萱低声问,“妈……到底怎么了?”

张青山把手里的滤网放下,沉沉地呼出一口气:

“她被什么东西利用了。”

“她的身体……成了那些鱼籽的温床。”

张哲眼圈发红:“那还能治吗?”

张青山没回答,只是摇头。

第二天早上,医院来电。

“检测结果显示,那些鱼籽中有部分已形成内核,正在分裂。”

“我们初步判定为‘多胚孢囊’。”

“必须隔离,严防破裂。”

新闻客户端上,一则未被公开的大标题悄悄挂起:

【本市疾控中心:正在监控一起不明腹腔繁殖性病例,提醒市民避免接触野生腌制水产】

【专家:建议暂停食用“刀鳞鱼”等来源不明腌制河鱼】

张青山看着手机,眼神里只剩下一种混合了恐惧、愧疚、茫然的神情。

“那一罐腌鱼……”

“只是因为她说——最近想吃点口重的东西。”

07

封闭病房的灯光永远是冷的。

陈燕坐在床边,穿着医院统一的灰蓝色观察服,手指搓着衣角,半天没说话。

窗外是密封玻璃,阳光透不进来,只能看见模糊的人影走动。

医生穿着全套隔离装备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终审报告。

他没有马上开口,只是坐在她对面,语气尽量柔和:

“陈女士,我们确诊了。”

“这是我们临床上首次遇到这类情况。”

“体内发现的,是一种具备腔体孵化能力的透明卵体,结构稳定,有生长规律,但来源不明,不具感染性。”

“你的身体机能目前尚且稳定,但这并非怀孕,也不会自然消失。”

陈燕像没听见似的,缓缓开口:

“那……能取出来吗?”

医生顿了顿:“可以尝试开腹,但风险极高。你腹腔内部分组织已经和这些‘卵体’融合了。”

“我们评估后,建议你先进行激素干预,让它们停止增殖。”

陈燕笑了一下,苦涩又轻微。

“你说,我是不是……自己害了自己?”

“那天晚上……我还跟他说,别买这么贵的东西,结果那罐腌鱼,我吃得最多。”

“我那时候真的以为,我怀孕了。”

张青山坐在观察室外,一夜没合眼。

护士进来,递给他一张电子签署文件。

《特殊病例术前知情同意书》。

最下方那一栏写着:“手术项目:不明卵体清除 / 复合性腔体切除术”。

他接过笔,却怎么也写不下去。

姐弟俩第一次被允许隔着玻璃探望母亲。

张哲死死地盯着那张瘦了一圈的脸,眼圈通红。

“妈妈会好起来的,对吧?”

张青山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陈燕冲他们笑了笑,隔着玻璃,抬起手虚握了一下。

那一瞬间,玻璃上结了一层微薄的雾。

不是她的呼吸,而是她掌心透出来的一丝丝潮气。

护士说,那是因为她体内的“水分代谢异常”,汗腺开始渗出不明液体。

味道——腥咸刺鼻。

两周后,医院例行发布内部月报。

病例编号:YXZ-01病例归类:初步定性为“类异源腔体自发性卵体增殖反应”个体状态:术前干预,待随访感染范围:无扩散,病因仍在分析

最底部有一行备注,被黄色荧光笔画了重点:

“患者疑曾食用来源不明腌制刀鳞鱼制品,该水生品种不在本地生态系统备案中,且来源无法追溯。建议追踪相关渠道。”

陈燕术后醒来的第三天,医生问她感觉怎么样。

她盯着天花板看了一会儿,声音轻得像雾:

“安静多了。”

“它们……不说话了。”

医生没说话,只是在病历上写下这句:

【患者自述症状“沉默”,主观感知“无蠕动”,待持续观察。】

据说那批腌鱼不是一个人买过。

而这座城市,三周后,另一个小区里,也有一位孕妇,走进了医院——

她说她也怀孕了。可医生怎么也听不见胎心。

(《女儿总说妻子有鱼腥味,去医院就诊后,医生愣了:肚子里全是鱼籽》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