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城的夏天格外燥热,德云社后门的小胡同里,几位身穿大褂的演员进进出出。
谁也没想到,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停演风波,会成为相声界分水岭。
"咱就这么说吧,当时那局面就像火锅里的羊肉片,滚一下就捞,晚一步就老了。"多年后曲艺评论家马三爷回忆道。
胡同口的馄饨摊老板娘至今记得那个傍晚:"那天小李子(李菁)跟小何(何云伟)在这喝了二两酒,俩人都红着眼眶,但说的话可不一样。小李就说'嫂子,明儿起咱不来吃早点了',小何喝了酒骂得可难听了。"这场分别的结局让人意想不到——当年愤愤不平的人现在靠直播求打赏,默默离开的反倒端起了体制内的铁饭碗。
何云伟离开后的操作堪称"分手教科书"。先是在电视台采访里爆料后台内幕,接着又拜了新师父侯耀华。有次演出被观众起哄,他直接撂话筒:"嫌我表演不好?你们去听郭德纲啊!"同行老赵摇头:"小何这孩子手艺是真不错,就是这张嘴太耽误事儿。"最新的视频里,他在曹云金直播间客串捧哏,观众点歌时有人刷屏:"来段《报菜名》",他低头嘟囔:"这段当年在德云社练得最多..."
曹云金走的是条险棋。6000字长文引爆网络后突然收声,转头创办听云轩。有次演出结束他在后台说:"观众买票是来听相声的,不是来听我跟谁吵架的。"去年听云轩周年庆,原价580的票卖到1280还满座,连黄牛都感慨:"金子这娃聪明,知道什么钱该赚什么不该赚。"
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李菁。离开后他就像从相声江湖蒸发了一样,再没提过德云社半个字。有次饭局上有人故意问起,他举着茶杯笑笑:"老几位喝茶,今儿这龙井不错。"转头就在北京曲协当了副秘书长。知情人士透露:"老李现在可是香饽饽,春晚语言类节目审查组常客,但他从不说谁的不是。"
这三位的人生轨迹像三个不同版本的行为指南。曲艺研究会的王教授分析:"何云伟像急着兑换彩票的彩民,曹云金是把彩票存定期吃利息,李菁干脆把彩票裱起来当传家宝。"最新数据显示,李菁去年参与7档央视节目,何云伟的短视频平均点赞不过千,而曹云金的听云轩年营收据传超千万。
老观众张大爷的话糙理不糙:"在天津卫茶馆听过十几年相声,见过太多角儿起起落落。能耐重要,活明白更重要。你看那炸了毛的麻雀飞不远,闷声不响的家雀反倒能在屋檐下做窝。"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李菁能在人民大会堂说相声,而何云伟只能在手机屏幕里赔笑脸。
十年过去,三人的境遇让不少职场人感慨。人力资源专家刘姐说:"离职见人品这话不假,但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留后路。你看那拆迁扒房的拿的是快钱,留着老房子收租的细水长流。"最近德云社二十周年庆典上,有观众起哄要郭德纲点评过去的事,老郭摸摸光头:"都过去了,往前看吧。"台下有人注意到,镜头扫过嘉宾席时,李菁正在低头看节目单。
如今的相声江湖,新人辈出热闹非凡。但每次看到这三位的消息,总让人想起老艺人那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有人说李菁太圆滑,有人说曹云金太算计,更多人为何云伟惋惜——他那手快板要是配上会来事的脑子,现在会不会是另一番光景?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