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东亚杯大换血青春风暴吹得上瘾,究竟是破釜沉舟还是换了张皮继续玩?
还记得上一次国足的大新闻吗?你以为是某位大爷又进球了吗?不,兄弟们,这次连“大爷”都快下岗了!本周一,国足甩出了一张闪闪发光的东亚杯26人名单,惊得球迷们差点没把手里的瓜磕碎。比起六月“老伙计们”出来遛弯的18强赛,这一拨人马刷新了“年轻化”的下限,平均年龄一口气跌到了25.4岁。有人欢喜有人愁,球迷微信群里一片“我人呢?”“谁是这个薛庆浩?”热议。有老粉三连问这是要真变天,还是换汤不换药?国足这波青春风暴,是破釜沉舟自我救赎,还是一场中看不中用的“洗牌秀”?
舆论一时间吵闹得跟菜市场一样。一大波老江湖悄无声息地退了场,武磊、王大雷、林良铭等熟脸子纷纷失约,18强赛时还满场飞奔的人,此刻成了旁观者。“情怀队长”秒变电视观众,多少有点让人望着电视流泪又忍不住吐槽的无力感。有人高呼这才是青春风暴,是时候让90后和00后来嗨一场,也有不少“老三样”铁粉们恨不得嚎出来“这出新人,国足能不变成青训试验田吗?信不信三场球下来,还得靠老炮儿救场?”甚至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没了大雷哥的表情包,这球还有啥意思?”老实说,这名单一出,确实看点十足,但也留了悬念年轻是资本,扛事才是硬道理,新鲜面孔能抗几磕?
新名单相比上回,十几个人焕然一新,武磊、林良铭、王大雷等人或因伤、或“被轮休”,集体隐身。有粉丝看了名单直呼“震惊”,就跟春节回家突然发现爸妈把你那房间腾出来租给别人了一样,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新晋小将,像薛庆浩、于金永、蒯纪闻、廖锦涛,四人首秀就直接披上了国字号战袍,真是“走路带风、拎包上岗”。更生猛的是,三个20岁以下的娃、“零零后”兵团闪亮登场——18岁、19岁的选手们,看着队列里“素娃子”一水的脸蛋,不禁让人怀疑,真的是国家队吗?这平均年龄,一下子比上一战年轻了三岁!镜头一转,咱们那些盼星星盼月亮指望老队员冲出亚洲的球迷,发现白发又多了一撮。
但别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年轻轮替”。门将位置尤为吸睛,王大雷、刘殿座两位大神按下暂停键,男主角换成了老而弥坚的颜骏凌,一身“老司机”气质,带着准新秀们闯江湖。宋承良那句点睛之笔“门将急不得,得稳扎稳打。”人设立住了,江湖稳不稳,关键还得看颜大哥这块“铁门神”挂得住不。至于卫线,蒋光太、杨泽翔、李磊“意外下线”,只剩下高准翼、汪士钦这点儿“正统门面”坚守。看来教练组也有一颗愿赌服输的心。新老交替,的确给足了戏剧张力。
名单公布后,网络上一阵“假平静”——似乎大家都接受了国足敢为人先的“换血”决心。可是别看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里波涛汹涌,比长江拐弯还要猛。老一派球迷犹豫不决,毕竟短时间内说变就变让人“心里没底”。“年轻化”确实听起来很炫酷,但真上场能不能顶得住压力?有经验的网友老成持重地反问你排除顶级老将,真就能让球队战斗力原地起飞?要知道,国足但凡关键一场掉链子,社会网络可不会像幼儿园家长会一样宽容。当初亚运会实验性“青年军”带来的想象空间,还记得后来的结果吗?球场上不是“青春就能无敌”。各路反方声音也不甘寂寞,纷纷挑刺“这不是瞎折腾吗?韩鹏飞、侯永永、刘若钒这些实力派说不要就不要,真是脑袋拍大腿决策?”有的网友甚至发段子“国足换血是对的,等我们五十五岁的人都下场才叫彻底。”,青春风暴刮得,泡沫一地。
但戏剧总要反转。等冷静下来细看名单,细思极恐新一届国足不是简单拼娃,而是看似天真,其实步步为营。高天意的回归,堪称“技战术变革”的灯塔。他不是网红流量,靠的是在联赛上一步一个脚印,从替补打成主力。魏老师说得好,教练杜尔杰维奇用人不看“名气牌”,而是“谁好用谁上场”——这和过去一年国足几乎一成不变的阵容,恰恰拉开了差距。定位球脚法出色的高天意,配合廖锦涛、蒯纪闻等技术流,东亚杯或许真能踢出新花样。更妙在锋线“稳中有新”,老将张玉宁、韦世豪还在,张力并存,不至于让阵容太过稚嫩。
此时,网络舆论也开始分化。有些球迷认清现实,反倒开始期待“与其再看老将们踢养生足球,不如换批生瓜蛋蛋碰碰运气吧。”还有人调侃“反正也没啥好结果,年轻人多练点儿,紧紧跟上‘日韩兄弟’就是了。真不行,至少以后世界杯预选赛出败也有人换着做表情包嘛!”这次国足换血,等于“破防不如破釜沉舟”,球迷反倒有了“既来之、则安之”的豁达。
表面的岁月静好没维持多久,危机愈加明显。虽然名单上洋溢着青春活力,但老实讲,真正的东亚杯强度,光凭青春热血可不够。门将位置,颜骏凌能力不错,却陷入一种尴尬“老带新”有传承,压力也翻倍,一旦小将发挥失常,抗压不住的副作用马上显现。后卫线依然薄弱,缺正牌边后卫,关键时刻防个日本、韩国的快马,一不小心“画风就扭曲”,守得住是传说,守不住才是常态。
更麻烦的是新老球员融合期。经验与体能到底孰轻孰重?万一场上出现“耍小聪明”和“尬操作”,舆论势必会火山爆发。东亚杯不是幼儿园春游,狭路相逢靠的是硬功夫。即使青春风暴上场,国足后劲与野心够不够?这些都是大大的问号。分歧骤然加深,有人喊着玩命支持年轻人,有人质问“这波换血实际效果呢?”甚至有声音揶揄“全是新人,到时候输了,很好,甩锅也有理由了!”可怜那些踢得再飞的年轻人,也要承受巨大的社会“背锅”压力。
说了那么多,说到底我们还是得实事求是讲两句大实话。有些人嘴上夸得飞起“国足终于与时俱进,大胆启用年轻人!”实际心里想的八成是“就这也能打?”说实话,现在这阵仗看着热闹,其实风险和机会一样大。你让一群孩子穿上国字号,压力能不能扛,节奏跟不跟得上?老将们不在,谁来稳局?好比以前家里大人都指望小孙子考试一次把全年级冠军抱回来,等真考完了,祖传“情怀”就都变成了“失望”。最怕到时候成绩还是原地打转,大家伙只能“假装夸夸”再加吐槽“真行啊,小伙子终于赶时髦了!”但球迷的心情,你懂的,不是热情支持就是调侃心疼。
你怎么看国足这波又猛又狠的“青春大换血”?是抱着实心求新、搏命一搏?还是只是换了个年轻马甲,依然是老问题老套路?你是愿意继续信青春、等来“奇迹”,还是索性认命,感觉无所谓输赢反正都被“教育”多年了?这次,你站哪一队?评论区放开了聊,我们一起来掰扯掰扯——到底是国足该刮骨疗毒,还是又在上演熟悉的擦边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