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一记三分球划破东莞体育馆的夜空,20岁的杨舒予甩了甩汗湿的短发,场边记分牌显示她刚砍下本场第28分。对面防守的老将李梦喘着粗气,这位曾经的女篮王牌此刻像被扎破的篮球,眼睁睁看着新生代从自己手里抢走冠军奖杯和MVP。宫鲁鸣教练在场边笑得见牙不见眼——三年前他力排众议把杨舒予选进国家队时,可没人想到这丫头片子能猛成这样。
这姑娘打球就跟云南老家的过桥米线似的,看着清爽,实则后劲十足。场均14分5篮板4助攻的数据单拎出来不算炸裂,可架不住她每项都是全队拔尖。三分命中率一度飙到45%,比李梦巅峰期还高出5个百分点。对手教练急得直跺脚:"防她三分吧,她哧溜就突进去;缩在内线吧,人家抬手就扔进个超远。"广东队的更衣室里流传着段子,说杨舒予训练时投丢个三分,能追着球跑全场把球捡回来重投,活像小时候在昆明街头追公交车的架势。
要说这丫头为啥这么虎,得扒扒她家的运动基因。爷爷当年是手球队"铁闸",奶奶的传球绝活号称"鬼手",妈妈打手球时专治各种不服,爸爸的足球鞋现在还供在家乡体校荣誉室。最绝的是姐姐杨力维,女篮国家队队长,姐妹俩在国家队集训时经常加练到保安打哈欠。有次杨舒予练突破摔得膝盖渗血,姐姐边给她贴创可贴边念叨:"咱老杨家的人,流血不流泪。"结果这丫头转身就来了个战斧劈扣,把场边捡球的球童都看傻了。
宫指导现在逢人就夸自己眼光毒。现代女篮讲究"双塔配火炮",韩旭李月汝两个两米多的大个子往内线一站,外线就得有能拉开空间的远程导弹。杨舒予1米88的个子跑起来跟小鹿似的,防守人稍不留神她就窜到三分线外放冷箭。反观李梦,虽然技术全面,可年纪大了膝盖里藏着"天气预报",每逢阴雨天就得绑着厚厚的护膝。更关键的是她习惯持球单打,现在这套战术讲究的是球不过三手必须出手,宫指导拍着战术板说:"新时代的篮球,要的是杨舒予这种'即插即用'的充电宝型球员。"
夺冠那晚的庆功宴上,有人看见杨舒予偷偷把MVP奖杯塞给李梦。"梦姐,你当年在里约..."话没说完就被李梦弹了个脑瓜崩:"傻丫头,姐的时代过去了。"老将把奖杯推回去时,手腕上的肌效贴还透着淡淡的药香。这一幕被场边记者拍下来,配文是女篮版的"薪火相传",点赞瞬间破了十万。
这姑娘训练疯起来连食堂阿姨都心疼。每天凌晨五点,当队友还在跟被窝打架时,她已经在球馆投了200记三分。有次妈妈来探班,看见女儿在练抗干扰投篮,两个陪练拿着泡沫棒往她脸上招呼。老太太当场红了眼眶:"我闺女这倔劲,跟她姥爷当年雪天练手球一个德行。"现在队里流传个笑话,说杨舒予的汗水能浇灌出三分线外一圈格桑花——她老家云南的吉祥物。
国际赛场才是真正的试金石。虽然在国内大杀四方,但面对欧美那些能跑能跳的"女金刚",杨舒予42%的三分命中率已经连着三场下滑。教练组最近给她加了特训,专门模拟WNBA级别的防守强度。丫头倒挺乐呵:"被包夹说明咱有排面啊!"转头就缠着姐姐加练突破分球,那劲头活像小时候追着姐姐要糖吃的小孩。
亚运会备战期间发生件趣事。某天训练赛后,杨舒予蹲在场地边研究录像,突然指着屏幕大叫:"梦姐你看!"原来是她发现了破解联防的新路线。李梦凑过来看了半晌,突然把战术板往地上一摔:"老娘打了十年球,还不如你个黄毛丫头机灵!"两人笑作一团的样子,被做成了国家队宣传海报,标题就叫《女篮的AB面》。
现在更衣室里有个保留节目。每当杨舒予又刷新某项队史纪录时,队友就起哄要她请客。这丫头总是摸出手机嘟囔:"等我问问力维姐这个月零花钱还剩多少..."然后全队笑倒。宫指导说得没错,中国女篮的更新换代就该这么痛快——像云南的泼水节,一盆清水泼出去,洗掉的是旧尘,浇出的是新芽。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